释可湘
【注释】 灵照女赞: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中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首诗是李白借咏天上之圆月来写人间之事。 抛世业:抛开世俗的名利和事业。蹈玄机:追随自然之道。 阿爷:父亲。 无藉赖:没有依靠。 女子更顽皮:指女儿娇纵任性。 贫而乐:贫穷但能快乐。 特故:特意。 沿街卖笊篱:把捕鱼用具沿街叫卖。笊篱,一种捕鱼工具,用竹条编成网状。 【赏析】
维摩赞 谙菩萨之法式,现居士之仪形,闻如来名。 跳下妙喜世界,悯众生苦,示疾毗耶离城。 万化出于神变,一喙犹如建瓴。 洎扣不二之法,何得默而无声。 诗句解析: 1. 「谙菩萨之法式」:了解菩萨的法则和规矩。 2. 「现居士之仪形」:显现出居士的样子和仪态。 3. 「闻如来名」:听到佛陀的名字。 4. 「跳下妙喜世界」:形容自己如同从美妙的喜悦世界中跳下来。 5. 「悯众生苦」:同情众生的苦难。
玄沙赞 换却头颅脱谢家,南台江上足生涯。 烂脓滴滴无人会,笑倒白蘋红蓼花。 注释: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郑光祖的作品《玄沙赞》的全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玄沙赞 换却头颅脱谢家,南台江上足生涯。 烂脓滴滴无人会,笑倒白蘋红蓼花。 注释:换却头颅脱离家族束缚(指出家),来到南台江边安身立命。烂脓滴滴落下,没有人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只能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连白色的萍花和红色的蓼花也为之倾倒。
【诗句释义】 药山之子石头孙,饥过心荒浪里奔。 得个锦鳞如许大,看来当与道吾分。 注释:药山是禅宗五祖弘忍的道场,这里用“药山”代指禅门,“石头孙”即禅宗六祖慧能。诗人以“药山”为题,赞颂慧能和尚。“饥过心荒浪里奔”比喻慧能禅师在饥饿时也不忘修行,在逆境中也不忘追求佛法。“得个锦鳞如许大”比喻慧能禅师悟得的佛法如同大鱼,珍贵无比。“看来当与道吾分”表示慧能禅师所得的佛法将与禅宗六祖道一分天下。
【解析】 本句要注意“崖”字的书写。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眼睛比作崖壁,把雪比作雪山。 【答案】 (其一) 谓是绝岸,眼里著楔。 (其二) 谓非绝岸,水中捞月。 (其三) 见不彻,分明头戴雪山雪
【注释】 偈颂一百零九首 其一百 大藏、小藏,尽从者里流出。 放去千灯万焰,收来一月当天。 只如不收不放一句作么生判断,上元定是正月半。 【赏析】 《大藏经》和《小藏经》,都是历代帝王收藏的佛经,它们都是从佛教传来的。在唐代,由于统治者的提倡,佛教盛行一时,许多寺庙都建立了庞大的佛经库,其中就包括《大藏经》和《小藏经》。这两部佛经中保存了大量的佛经典籍。 放去千灯万盏,收来一月当空。
这是一首关于赞颂真觉菩萨的诗,通过描绘真觉菩萨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真觉菩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吃德山恶辣”,意思是吃遍了德山的苦头,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这里的“德山”可能指的是修行的场所或者是某种特定的修行方式。 第二句“耐同参逼拶”,意思是经受住了同行者的逼迫和考验。这里的“同参”可能指的是修行的同伴或者竞争对手,而“逼拶”则是一种修行方法,用言语或行动来逼迫修行者。
【译文】 磨墨催促人落笔,肚里难忍技痒。 频频转动脑壳回头望,不知已失去那白象。 【注释】 1. 拾得赞: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七言律诗。 2. 磨墨:指研磨墨汁,为写作准备文房四宝之一。 3. 催人下笔:催促人开始写作。 4. 肚里难禁技痒:肚子里难以抑制的写字欲望。 5. 频频转脑回头:频频地转动脑袋回头看。 6. 失了白象:指忘记了先前写的诗句,因为写诗时专注,以至于忘记了自己刚才写的诗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郎妇》。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携鱼篮,呈粉面,勾动马家郎,眼花山影转。 注释:携带着鱼篮,呈现出白皙的面容,吸引了马家郎的注意力,使他眼睛花了,山的影子也跟着转动。 赏析:诗中描述了一个女子的美丽和吸引力,她以鱼篮和粉面为媒介,吸引了马家郎的目光。 2. 七轴莲经念到头,乞与黄金骨一串。 注释:我反复念诵七轴莲经,直到念到尽头
【解析】 “布袋赞其三”是一首咏物诗,以布袋为题,写其特点。第一句“破布袋”,说明这个“袋”是破旧的,第二句“背负肩驼”,说明这个“袋”很沉重,第三句“不肯抛掷”,说明这个“袋”很重,不好扔掉。第四句“只知入水去求人”,写出了它的用途,最后一句“争奈脚跟浮逼逼”,是说这个“袋”很重,不好扔,但又不能不扔掉,所以只好把它扔进河里去了。 【答案】 译文: 破破烂烂的一个袋子,背负在肩却不肯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