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
注释 1. 惟馀:只有。余:指月亮。 2. 故楼:故城遗址上的高楼,这里借指故乡的楼阁。 3. 远近:指近处和远处,泛指远近各处。 4. 之:往。 5. 随:跟随、追随。 6. 赏析 《月夜忆舍弟戍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写于公元76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秋,当时杜甫在夔州(今属四川)。这首诗通过想象兄弟子侄们戍边时,思念自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诗句中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且能细致地分析出诗句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本题要求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对雨诗”是题目,全诗共有八句,每句都包含一个关键词,这八个关键词分别对应着诗中的八句诗句。 【答案】 译文:夏天酷热难耐,我只好静下心来坐在凉爽的花台上。夕阳西下,余晖在群山之外消失
【注】大江:指长江。千里:一千里长。孤舟:独木舟。无四邻:周围没有陆地。故楼月:旧时楼阁的月色。远近必随人:月亮无论在近处和远处,都随着人移动而改变位置。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风吹来,月亮被吹得转动,云雾弥漫时,月亮也跟着飘移。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如果把月亮比喻成扇子,那么它可以用来拂去歌舞中的尘埃。 注释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月亮的诗。诗人在船中望着月亮,觉得月亮像扇子一样
《别刘孝先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排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情绪,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全诗以“别刘孝先”为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思念之情、展望美好未来等手法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疲痾积未瘳:身体的疾病已经积累多年,但仍然未能痊愈。 2. 伏枕倦长愁:躺在床上感到疲倦和忧伤,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 3. 复念夜分首
【注释】 别席中兵诗:在饯行的宴席上所作的一首送行诗。 栖息:停留。 联翩:指鸟飞翔的样子;也指马奔驰的样子。 终是:终究是;总是。 长波:大水。 高岫(xiù):高耸的山峰。 急风:强风。 乱还:飞旋而回。 轻寒:初秋的凉风。 扁舟:小舟。 孤帆:一只孤单的船帆。 空渚:水中或岸上的平地。 【赏析】 这是一首饯别友人赴边塞之作,诗人借送别之机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全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芙蓉(荷花)的风姿。 青山丽朝景 - 描述了早晨阳光下的美丽山景,为诗歌营造了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 玄峰朗夜光 - 形容山峰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明亮,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 - 描述了荷花从池塘中冒出,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日分双蒂影,风合两花香 - 描述了荷花在阳光下的影子和香气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意象的特征来体会作者的情感。第一句“月夜三江静, 云雾四边收”描绘了宁静而神秘的月夜景色,第三句“淤泥不通挽,寒浦劣容舟”,写夜晚江中无人行船,第四句“回风折长草,轻冰断细流”写风力强劲,第五句“古村空列树,荒戍久无楼”,写四周荒凉,无人居住,最后两句“孤舟何苦滞,万里未归人”是诗人发出的感慨。 【答案】
【注释】 岁晚:年老。沈疴:病重。龙、凤:指烛和灯,这里用蜡烛代指灯。叶飞:落叶纷纷飘落。冰合:冰封湖面。桴鼓:古代战争中用以报警的乐器,这里泛指南方的战鼓。 【赏析】 这是一首写边城秋夜思乡之情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联写诗人在深秋时节,独守空室,面对寒风和明月,感到孤独寂寞。颔联写诗人看到室内的灯光,听到窗外的虫鸣声,感到心烦意乱。颈联写诗人看到落叶纷纷飘落
诗句如下: 艳色前后发,缓楫去来迟。 看妆碍荷影,洗手畏菱滋。 摘除莲上叶,拖出藉中丝。 湖里人无限,何日满船时。 翻译如下: 艳丽的姿色前后绽放,缓慢划动的船桨去来都显得缓慢。映看自己的妆饰阻碍了荷花的影子,害怕水生植物的生长。摘除莲花上的叶子,拖出藕中的粘丝。湖里的人们没有限制,何时能装满船只? 此诗通过描写采莲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人们的生活情趣。同时
河水闻寒已成冻,塞草愁霜悬自衰。 可念无端失林鸟,此夜逆风何处归。 列网遮山不听度,悬冰绕树滑难依。 细石似燕能随雨,片木作鸢犹解机。 但令积风多少便,何患有翼不能飞。 寄语故林无数鸟,会入群里比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