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圭
诗句解析 1 行子征骖去易迷: "行子"指的是出行之人,“征骖”则暗示着旅途中的情景。"去易迷"意味着在旅途中,很容易迷失方向,这里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迷茫。 - 关键词注释: 行子、征骖、易迷,分别指出行的人、旅行中的马匹、容易迷路。 2. 故乡回首在天涯: 故乡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而“回首”则表明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天涯”形容距离遥远,难以到达。 - 关键词注释: 故乡、回首、天涯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登上海州楼,远眺城外沧溟、城南山,观察溪田、海树等自然景象,并思考历史与现状。 登海州楼(首联) 城外沧溟日夜流, 城南山直对城楼。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海州楼上看到的景色:城外的海水在昼夜不停地流动,而远处的山脉正对着海州城楼。 溪田雨足禾先熟, 海树风高叶易秋。 诗人接着描述了他看到的溪田和海树。溪田里的禾苗因为雨水充足而提前成熟,而海树则因为秋风的原因而叶子容易变黄。
友生失意 梦到天阍寤翼伤,拂衣归去乐江乡。 丈夫岂识原非病,丞相应嗤盖有狂。 失马未须嗟北塞,过关重约使南阳。 君知韝上雄飞日,秋劲霜严始一翔。 注释:友生(友人)遭遇挫折或不顺心事而感到失落;“天阍”是指天上的官署,这里比喻官场;“寤翼伤”意为醒来时因悲伤而翅膀受伤;“拂衣归去”意为拂袖离去,指不再受官场的束缚;“夫”指男子汉,“岂识”意为难道不知晓;“原”通“源”,指原因
注释: 谁将画手分平远,几度曾窥雁鹜洲。 谁将画工分开平遥与远处,多少次我窥视过雁鹜洲。 六月炎风方病暑,五湖烟景已迎秋。 六月炎炎的骄阳才让人感觉炎热的暑气,五湖的烟云景色已经迎接着秋天的到来。 班趋规地来常晚,诗入笼纱思未休。 常常来拜访的地方总是很晚,诗句如同进入纱笼一样让我无法停歇。 为惜主人林下意,暮钟沉阁尚应留。 为了珍惜主人在林下时的心意,黄昏时分的钟声在沉阁中响起仍然让人期待。
《闻琵琶》 夜拍水云非故乡,未闻终曲已凄凉。 舟中月白寒江阔,马上酸风紫塞长。 思妇有怀停别杵,征人无语对清觞。 平时不见秦城役,馀韵空传战垒荒。 注释: 夜拍水云非故乡:夜晚拍着水面上的云雾,感觉不是自己的故乡。水云指的是水汽和云朵,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异乡的感觉。 未闻终曲已凄凉:还没听完曲子就感到凄凉。终曲,指曲终之意。凄凉,形容心情悲凉、寂寞。 舟中月白寒江阔:乘船时看到月光洒在江面上
秋雨 秋容浩荡夕云高,旻宇萧然绝一毫。 汉塞草平嘶牧马,越溪风急送归舠。 天衢夜失清蟾魄,海国寒飞白鹭涛。 谁共危楼凌爽气,左持樽酒右持螯。 注释: 秋容浩荡:形容秋天的景色宏大、宽广。 夕云高:傍晚时分的云彩非常高。 旻宇:天空。 萧然:寂静。 汉塞:指汉朝的边界地带。 嘶牧马:让牧马发出嘶叫声。 越溪风急:指的是在越地的溪水旁,风吹得非常急。 清蟾魄:指月亮(因“蟾”和“免”同音
夏夜宿江亭有怀 夜冲江浦始停舟,天际萧骚急雨收。 枕上月华清到晓,簟间风意冷如秋。 一溪碧水怀归意,九陌红尘倦旅游。 待得星稀城角断,旧酲消尽起新愁。 注释: 夜冲江浦始停舟:夜晚,我乘船在江边停靠下来。 天际萧骚急雨收:天空中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忽然停止。 枕上月华清到晓:枕席上有月光,直到天明还清澈明亮。 簟(diàn)间风意冷如秋:竹席之间吹来阵阵寒意,就像秋天一样寒冷
注释: 六朝遗迹,指古代的六朝(东晋、宋、齐、梁、陈)留下的遗迹。此空存,意思是这些遗迹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它们的存在依然让人感慨不已。城压沧波,形容城市的地势高峻,如同海水一样波涛汹涌。到海门,指的是到达海边。万里江山来醉眼,万里江山,形容壮丽的景色。来醉眼,形容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仿佛看到了一幅巨大的画卷。九秋天地入吟魂,九秋,指的是一年中秋天的时间。天地入吟魂
诗句解读 1. 寒日征骖懒复回,经宵仍喜驻岩隈。 - 寒日征骖: 在寒冷的日子里,车马缓缓行驶。这里的“征骖”指的是马车上的骖乘,即马匹。 - 懒复回: “复回”意味着再次返回。这里表示马车因为天气寒冷而停下了。 - 经宵仍喜驻岩隈: 经过一整夜,仍然喜欢停留在山间岩洞的入口处。 2. 径盘幽迹遥知鹿,林逗清香定有梅。 - 径盘幽迹: “径”指的是小道,“幽迹”则指隐秘的小径
京口遇大风 虹霓赫奕射中天,怒号风声势塕然。 云翼扶抟弥九万,海帆飞迅越三千。 鲵鱼惊骇浪时开阖,鳌鱼背负灵山或溯沿。 如何得到琴高控双鲤,一驱霾翳静洪渊。 注释: 1. 虹霓赫奕射中天:彩虹和霓虹光彩耀眼,直射向天空。 2. 怒号风声势塕然:风暴的怒吼声如同波涛,震撼着大地。 3. 云翼扶抟弥九万:云团像翅膀一样支撑着,覆盖了九万里的天空。 4. 海帆飞迅越三千:海上的帆船迅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