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
过黎城县 晓行黎城,川原似画 鸡栖连树,牛铎上山 小酌茅柴,新尝荞麦羹 周文犹用武,圣代不烦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黎明时分穿越黎城县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之美和乡村之静。诗中“鸡栖连树着,牛铎上山鸣”等句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而“周文犹用武,圣代不烦兵”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态的看法。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王翰的诗歌才华,也传达了他对和平与自然的向往。 注释: -
【解析】 “过沁水县”是诗的题目。题目中的“过”有经过、游览的意思,点出这是一首纪游诗。从诗题中可知,作者在途经沁水时,被当地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因而留下了这首记游之作。 第一句“邑小居民众”交代了地点和时间。第二句“途冲过客多”则进一步写景,渲染了旅途的艰辛。第三四句“田荒多间石,路险半登坡”描写了沿途的自然景观。第五六句“市米如炊玉,村醪似饮河”描绘了当地人民生活的状况。尾联“广文青眼顾
贺三十生子 注释:贺,祝福;三十,三十岁。 赏析:此诗是祝贺三十岁的男子所生的男孩能够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 1. 立年古有室:指三十岁的男人已经有一个家庭,有了自己的家。 2. 生子未为迟:生孩子并不算晚,古人认为三十岁生孩子是很正常的事,体现了对三十岁男人生育能力的认可。 3. 汤饼皆佳客:这里的"汤饼"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食品,"佳客"则意味着客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有的客人都是优秀的
【注释】 禹功岩:位于中国湖北省黄冈市,是古代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遗迹。 琬琰:美玉。 磨崖纪圣功:在石头上刻下帝王的功绩,以昭示后人。 石红经火烈:经过火烧的石头呈现出红色。 字绿见苔封:经过岁月侵蚀,字迹被苔藓覆盖。 疏决功能就:疏通决流,使其畅通无阻。 怀襄害亦穷:怀襄地区因为大禹的治理而避免了灾害。 鱼虾民免化:鱼类和虾类等水生动物得以生存。 至德与天同:最高的德行能够与天地并立。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日送别》中的一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杨隑逢九日,寂寞倍思家:在这一天(九日),我遇到了杨隑,感到格外地孤寂,思念起家乡。这里的“九日”指的是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赏菊。诗中的“寂寞倍思家”表达了诗人因身处异地而感到的孤独与思家之情。 2. 俗士不解饮,浊醪何处赊:那些世俗之人不懂得欣赏美酒,他们无法理解真正的美酒应该是怎样的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对照原诗,找出选项中描述的内容在原诗句中的对应部分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从题材入手,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注释和题目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 译文:冬天刚到的时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诗人在洛水旁散步,看到春风中新发的竹笋,感到心旷神怡。他走在溪边,看到一只飞走的游丝和天空中飞翔的鸟儿,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他还看到了闲适的云和流水,以及与柳树和花朵相伴的生活。 注释: 1. 洛水春风写竹作:洛水春风吹动竹林中的竹子。 2. 行幐青竹杖:手里拿着一根青竹做的拐杖。 3. 溪上独来时:独自走在溪边。 4. 风定游丝堕:风停了,游丝落下来。 5.
诗句释义与译文- 祖帐近郊坰:在郊外设置的送别宴会的帐篷。 - 花明烂漫春:春天花开得灿烂,如云彩般绚烂。 - 十年三度岭:形容时间长久,已经三年了。 - 万里一吟身:形容诗人独自行走万里之遥,只有自己陪伴。 - 东海老垂钓:形容诗人年老仍像年轻人一样喜欢钓鱼,享受生活。 - 西亭醉问津:形容诗人醉酒后在亭中询问人生意义。 - 谋身温饱外:除了谋生之外,诗人追求的是诗酒和自然的生活状态。 -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不住孤云迹,茫茫万里程:这两句诗表达了心泉疑上人对于旅行的渴望和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不住孤云迹"意味着他不会停止追求,即使孤独如云朵的痕迹也要继续前行;"茫茫万里程"则形容了他的旅途将是漫长且遥远的,需要穿越无数的路程。 2. 澄心窥妙道,栖幻抱幽情:这两句描绘了心泉疑上人在旅途中保持清澈的心志,深入探索微妙的道理,并寄托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澄心"指的是内心清明
怀云卧轩上人 江上一为别,令人长忆君。 碧虚灯影送,清籁梵声闻。 月落林扉静,潮回岛屿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诗人在江边为上人送别,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不舍。 首句“江上一为别,令人长忆君”描绘了诗人在江边的送别场景,表达了他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不舍。这里的“一为别”,暗示着这次送别可能是最后一次。“令人长忆君”,说明这次别离可能让诗人对朋友的记忆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