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隑逢九日,寂寞倍思家。
俗士不解饮,浊醪何处赊。
空山悲落帽,短鬓懒簪花。
不见南来雁,新愁未有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日送别》中的一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杨隑逢九日,寂寞倍思家:在这一天(九日),我遇到了杨隑,感到格外地孤寂,思念起家乡。这里的“九日”指的是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赏菊。诗中的“寂寞倍思家”表达了诗人因身处异地而感到的孤独与思家之情。
俗士不解饮,浊醪何处赊:那些世俗之人不懂得欣赏美酒,他们无法理解真正的美酒应该是怎样的。这里的“浊醪”指的是粗劣的酒,诗人用“不懂饮”形容这些人对美酒的无知或不理解,而“赊”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理解的无奈或讽刺。
空山悲落帽,短鬓懒簪花:诗人感叹自己在这空旷的山中,因为天气寒冷而不得不摘下帽子,这象征着他的孤独和无助。同时,“短鬓”也暗示了诗人年纪渐长,头发变短,形象地描绘了他内心的落寞和岁月的痕迹。而“懒簪花”则表达了他对于世俗繁华的厌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不见南来雁,新愁未有涯:诗人期待着从南方来的大雁能够带来家乡的消息和安慰。然而,他看不到任何大雁飞来,只能感受到新的忧愁如同无底的深渊一样深沉。这里的“南来雁”不仅指现实中的亲人,更隐喻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九日节这一天与杨隑的相遇、对世俗之人的理解不足、独自面对山中冷风等场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无奈。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力量。同时,诗中的“浊醪”、“落帽”、“短鬓”等词句,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刻和鲜明。此外,诗中的“不见南来雁,新愁未有涯”也透露出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无力感。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主题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