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君玉)
【注释】 合和驿:地名。 弥望:满眼,遍布。 当时战血:指战争时期流血牺牲。有:存在。 馀腥:残留的腥味。 白土:这里指白色的土地,比喻战场。 经年:一年之后。 青:青色,泛指草木茂盛之色。 遗民:指战争中的幸存者。 夕阳:傍晚时分。 掘芜菁(wú ɡānɡ):挖掘野菜。芜菁即野芥,一种可食用的植物。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抒发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合和驿南望”点明地点
【注释】 一真:指道教的“真空”概念。抱朴子:《抱朴子》是晋代葛洪的著作。 渐觉雕龙世事非:雕龙,比喻才华出众的人。 打坐溪边照真影:打坐,指静坐。溪边照真影,意为在溪边静坐时,看到自己的真面目。 年来啖菜也丰肥:啖(dàn),吃的意思。丰肥,形容食物丰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生活态度。首句“已随抱朴子同归”,意味着诗人已经追随道家的抱朴子,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注释:在石田画中隐居的幽雅人。他无事的时候,在山中感到厌倦,就摩挲着眼睛出来,到江边的寒莎上行走。月从十五开始,秋光满溢,现在又到了晚上,梧桐树叶的影子又多了。 赏析:本诗是一首写景诗。首联“无事山中倦眼摩,起来江上踏寒莎”两句写诗人无事闲居,懒于观瞻,便到江上踏莎赏景。颈联“月从十五秋光满,今夜梧桐影复多”两句写月色如洗,夜深人静时,梧桐树影也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得气,指春天的生机勃发。篆壁游,指春鸟在壁上作窠,筑巢繁殖。感时黄鸟说新愁,比喻诗人对国事有所感触,有忧国之思。飞过杨花不下楼,意谓即使看到飘飞的杨花也不动心,喻指自己不受外界诱惑,坚持正道。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前两句写春天的生机勃勃,后两句写诗人不为世俗所动,坚守节操。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解析: 诗句逐句释义与分析:- “秋水天长一色如”:描述秋天的景色,天空和水面的颜色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宁静、宽广的画面。"秋水"可能指的是清澈的河流或湖泊。"天长一色"意味着天空与水面色彩相同,给人一种深远广阔的感觉。"如"在这里表示相似或一致。 - “小仙分割借吾庐”:这里使用了神话中的小仙来比喻某种自然景观或现象的美丽。"分割"可能是指这种自然美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
注释:江神,即江水之神。公涂海水一般情,意思是江神的情感如海水一般深邃、浩瀚。未可安然掉臂行,意为我不能像江神那样自在地行走。十日江行无鸭赛,意味着连续十天的江行,没有看到鸭子的竞赛。恶风吹浪入山城,意思是猛烈的风浪吹进了山城,形容江上的恶劣天气和环境。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述江神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江神深邃、浩瀚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江行的无奈和担忧。整首诗语言简练
【注释】 春风随人出东城,贵客曳踵(yǐ zhǒng)不肯行:春天的风吹着行人走出了东门,尊贵的朋友拖住了脚步不肯离去。 有人短褐无羁管,脚踏飞花听鸟声:有的人穿着粗布衣服,没有缰绳束缚,他踏在飞花上,倾听鸟儿的鸣叫。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郊外春野中漫步的情景。开头两句写春风送暖,吹动游子心弦,引起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着两句写游子与友人同游春野,而友人却迟迟不肯离去
注释:虽然我不曾大口地饱餐过公卿之食,但终究是西山上的饿骨清高。昨天喝醉后在秋天的影子下小憩,被微风一吹,我的胡须都被吹得乱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喜爱。首句“虽无大嚼饱公卿,终是西山饿骨清”描绘了诗人不贪恋权位、追求清高的生活态度。第二句“昨日醉眠秋影下,小风吹得紫须横”则描绘了诗人在醉酒后的慵懒和享受。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题画 绝巘犹堪安古寺,闲居定不著忙人。 胡僧一只西来脚,冢岭山头正出神。 注释: 绝巘:高耸的山脊。 安:安置、建造。 冢岭:指坟墓所在的山。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了一幅画中的场景:一座高山之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周围环境幽静祥和。诗人感叹于这幅画所描绘的宁静景象,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喜爱和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指出那些忙碌的人往往无法享受到这样的生活
【注释】 青山:山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北。花外:山花盛开的时节。旖旎日:阳光灿烂的一天。 秋水桥:在江西庐山。寂历:寂静冷落。 眼勘(kān):目光所及,意即放眼远望。 百年:一生或一世。 天地里:人世间。 闲来此处:闲暇之时。 【赏析】 《感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此诗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庐山风景,“青山”点山之高,“花外”指山花之盛,“日”指太阳,“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