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
《山居》 发不如心白,形还似木枯。 众缘闲处尽,一念看来孤。 天已容疏拙,禅应离有无。 馀生当落日,步步是归途。 注释: 1. 发不如心白:意指头发的白化与内心的清净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2. 形还似木枯:比喻形体虽未老迈,但如同枯萎的树木,失去了生机。 3. 众缘闲处尽:形容生活中的杂事琐事都已放下或处理干净。 4. 一念看来孤:表示在众多纷扰中,只有自己的一念最为清晰,显得孤单。 5.
【注释】 庚子岁:指元末,明玉珍自立为天统元年。书事:写诗以纪当时之事。 黄尘暗:满眼都是灰尘。 披肩白发垂:头发已白如霜。 江湖归路杳:归隐江湖之路遥远难寻。 鸥鹭傍人疑:鸥鹭因我而疑惧不安。 康济思今日:希望今天能够恢复中原。 安危望此时:希望现在能安定天下。 从来貂珥重:自古以来,官位高者往往身兼重任。 宁不愧恩私:怎能不感到愧疚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朝灭亡后
诗句:万壑奔流下,千山积翠连。 译文:万壑奔腾而下,千山连绵不断,绿意浓郁。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万壑奔流”形象地描绘了山涧溪水奔腾不息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千山积翠连”则展现了群山环抱、绿意盎然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诗句释义: 1. 平湖秋水浸寒空,古木霜馀落叶红。 - “平湖”指平静的湖水。 - “秋水”指秋天的水。 - “浸寒空”形容湖水寒冷,仿佛能浸到整个天空。 - “古木”指的是古老的树木。 - “霜馀”表示树被霜打过后的样子。 - “落叶红”描述树叶在霜冻后的红色变化。 2. 石径小桥人迹断,一庵深锁白云中。 - “石径”指的是用石头铺成的小路。 - “小桥”是连接两岸的小桥。 -
【注释】 高山寺:在四川峨眉山上,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故居。 山城枕江流:山城,即指峨眉山;江流,指的是岷江。 梵刹:佛教寺院。 钟鸣万户开:钟声一响,家家户户都听到了,说明寺庙里的和尚敲钟报晓。 莲华里:佛教用语,指佛的住处,也泛指佛的居住之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气氛。 首句“山城枕江流”写山城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诗人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注释】 三冬:指深冬。 拥衲(ná古同“衲”)坐:身穿僧衣坐着。 枯禅:指枯坐。 喜见:高兴见到。 瓦鼎野蔬将献供,地垆松火渐无烟:用瓦鼎烹煮野菜准备进奉供养,在地窖中烧松木柴火渐渐没有烟雾了。 青山覆雪重开面,白发防寒已及肩:山上的积雪重新露出来,我的满头白发也因为寒冷而变白了。 云卧客:像云一样躺着的客人,即隐士。 幸作太平云卧客,焚香朝暮祝尧年:庆幸能成为一位太平盛世中的隐居者
【注释】一钵:一个钵,指僧人用的钵。过从:来往。披衣:披上衣服,即起床。晓钟:晨钟。饭食:吃饭。香积界:佛教净土宗语,指佛性清净的国土。经行:行走,步行。妙高峰:指天台山的灵峰。潜消瘴:消除瘴气。含雪:像冰雪般纯洁。流年:岁月。手种松:亲手种植。为扫莲花师子座,待馀重举绝言宗:为打扫莲池中的狮子座,准备将来再次弘扬佛法。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慈寿寺别山长老的,表达了诗人对长老深深的敬意和祝福
对月 雪岭孤松老,曹溪滴水寒。 谁知今夜月,犹是昔时看。 - 注释解读: 1. 雪岭孤松老: 描述的是雪岭上的一棵古老的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2. 曹溪滴水寒: 指代的可能是禅宗中的“曹溪”或某处清凉之地,这里的“滴水”暗示着清冷、纯净,可能也象征着佛法的微妙和深邃。 - 译文: 在这宁静的夜晚,我独自面对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那古老松树与清凉泉水的情景。 - 赏析:
【注释】 流云:流动的云彩。 覆:遮盖。 春山:指春天的山峦,这里借代春天。 轻寒:微寒。冻欲坼:冻裂了,像要裂开一样。 何处:哪里。 踏青:游春,到郊外去赏玩花草。 归时:回家的时候(指傍晚)。 月华白:月光明亮皎洁。 【译文】 流云遮住了春山,天气微微地有点冷,好像山里的树木要冻裂开来了。 不知道是谁踏着青草来到这地方,等到回家的时候,只见月亮又亮又白。 【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春景的画面
注释: 旧日游历恍如前生,每想起行藏都感到惊心。 此时青山仍是当年梦,如今白社是旧时盟。 酬谢世间但用无星秤,娱乐晚年唯有折脚铛。 若问西来究竟意旨,曹溪一派水盈盈。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七绝。诗人以“无星”和“折脚铛”等物自况,表明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追求。全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