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不如心白,形还似木枯。
众缘闲处尽,一念看来孤。
天已容疏拙,禅应离有无。
馀生当落日,步步是归途。

《山居》

发不如心白,形还似木枯。

众缘闲处尽,一念看来孤。

天已容疏拙,禅应离有无。

馀生当落日,步步是归途。

注释:

  1. 发不如心白:意指头发的白化与内心的清净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2. 形还似木枯:比喻形体虽未老迈,但如同枯萎的树木,失去了生机。
  3. 众缘闲处尽:形容生活中的杂事琐事都已放下或处理干净。
  4. 一念看来孤:表示在众多纷扰中,只有自己的一念最为清晰,显得孤单。
  5. 天已容疏拙:意指上天已经容忍和接受一个人的平凡和不完美。
  6. 禅应离有无:禅宗讲究超脱物质世界,追求无我的状态,这里表达了对超脱生死、万物皆空的理解。
  7. 余生当落日:意指余下的生命就像夕阳一样,有限而美好,值得珍惜。
  8. 步步是归途:形容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且充满未知,但每一步都像是朝着一个目标前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体验。首联“发不如心白,形还似木枯”通过头发的变化和身体的状况来隐喻内心的清纯无暇,以及外在形象的衰老,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个人衰老的感慨。颔联“众缘闲处尽,一念看来孤”则进一步强调了在纷繁世事之外,个人的心灵变得更加独立和清澈,即使在看似孤独的境地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颈联“天已容疏拙,禅应离有无”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以及对禅宗思想的理解,认为即使是平凡的生命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尾联“余生当落日,步步是归途”则是对整首诗的升华,表达了无论生命如何变化,每一步都是向着归宿前行的决心。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在山水间寻求心灵宁静与自我超越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