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世心成癖,那堪病作魔。
已知馀日少,更见此身多。
药石充香积,呻吟当羯磨。
文殊如有问,一默竟如何。
【注释】
厌世心成癖:对人世间的一切厌倦。癖,一种嗜好;
病作魔:疾病如同魔鬼一般折磨人。
知:了解。馀日:剩下的日子。更见:更加看见。多:指寿命短促,生命短暂。
药石充香积:指吃药治病。药石,指药物;香积,指存放各种药物的柜子。羯磨:佛教用语,意指念诵经文以除罪障,亦称“打佛”。
文殊:佛教中智德第一,号称“大智”者,为诸佛之师。此诗是诗人病中写给其子们的信,希望他们不要被疾病所困扰,要像佛法一样,坚定信仰和毅力。
一默竟如何:沉默不语,到底会怎么样呢?这是诗人对儿子们的叮嘱,希望他们不要因为疾病而放弃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病中写给儿子们的信,希望他们不要被疾病所困扰,要像佛法一样,坚定信仰和毅力。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儿子们的深深关爱之情。
首联“厌世心成癖,那堪病作魔。”诗人用“厌世心成癖”来形容自己的思想观念,认为对人世间的一切都感到厌倦。这种厌倦感让他无法接受疾病的到来,因为疾病就像魔鬼一样,让人感到痛苦和绝望。
颔联“已知馀日少,更见此身多。”诗人用“自知”二字,表明自己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疾病的无奈。他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而疾病却更加严重地影响着他的身体健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自己的处境的无奈。
颈联“药石充香积,呻吟当羯磨。”诗人用“药石充香积”来形容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希望能够治愈疾病。同时,他还在为自己的命运而担忧,觉得自己的生命如同一场挣扎。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面对疾病时的痛苦和无助。
尾联“文殊如有问,一默竟如何。”诗人用“文殊”来代表佛法,表示自己对佛法的信仰和依赖。他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念诵经文来驱散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同时,他也在思考沉默不语到底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是否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疾病时的迷茫和困惑。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疾病的无奈、对未来的思考和对家人的期望。它不仅是一首感人肺腑的诗篇,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