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历尽尚遐征,百粤风烟不计程。
涉险始知尘海阔,道穷转见死生轻。
暂依水月光明住,偶向琉璃宝地行。
到岸舟航今已弃,上方钟鼓为谁鸣?

丙申二月抵广州寓海珠寺

天涯历尽尚遐征,百粤风烟不计程。

涉险始知尘世阔,道穷转见死生轻。

暂依水月光明住,偶向琉璃宝地行。

到岸舟航今已弃,上方钟鼓为谁鸣?

注释:

  1. 丙申二月:指的是农历的二月,即春天。古人在记事时常用天干和地支来表示年份、月份,“丙”是第三位天干,“申”是十二生肖中的第六个动物,因此这一年的二月称为丙申二月。
  2. 寓海珠寺:居住在位于广州的海珠岛上的寺庙中。海珠岛是广州市的一个岛屿,因其形状像珠子而得名海珠。
  3. 天涯历尽:形容经历了漫长而遥远的旅程。天涯,指遥远的地方。历尽,经历了全部。
  4. 百粤风烟:泛指广东省一带的风土人情。百粤,泛指广东一带的古代越族。粤是古代对广东一带越族人的称呼。
  5. 涉险始知:经历了危险之后才真正明白。涉险,指面临危险或困难。
  6. 水月光明:比喻清澈如水的月亮,也用来形容清净无暇的境界。光明,这里用作形容词,指清澈明亮。
  7. 偶向琉璃宝地行:偶然来到了像琉璃一般晶莹剔透的美丽之地。琉璃,一种由石英砂等矿物质高温熔化而成的有色玻璃,具有多种颜色。宝地,珍贵的土地。
  8. 到岸舟航今已弃:船到了岸边,舟航已经抛弃,意味着离开。舟航,代指船只。弃,放下或丢弃的意思。
  9. 上方钟鼓为谁鸣:比喻高远之处的声响无人听闻。上方,高处,指远离人烟的地方。鸣,声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广州海珠岛上的居住经历和对自然、生活以及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首句“天涯历尽尚遐征”,诗人以天涯为喻,表达了自己长途跋涉的经历,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遥远和未知。接下来的诗句“百粤风烟不计程”、“涉险始知尘世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以及这些经历使他对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诗人通过“暂依水月光明住”、“偶向琉璃宝地行”两句,将自身比作在月光下的短暂停留和偶尔来到如同琉璃般清澈美丽的场所的旅人。这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最后一句“到岸舟航今已弃”,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繁华世界的淡忘和超脱。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和对哲理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