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荣宝
奉诏草宪与李家驹侍郎登泰山宿后石坞七日属稿而还 其二 玉宇高寒客梦醒,七星历历在疏棂。 栖迟渐欲忘人境,呼吸初疑接帝庭。 指掌与谁谈赤县,探怀容我问青冥。 欲从旸谷窥朝采,愁绝烟霏十二亭。 注释: 玉宇:即天宫,这里指代泰山。 七星:北斗七星,古人认为可以指引方向。 栖迟:居住、停留。 指掌:用手指指点。 探怀容问:探问胸怀,询问青天。 旸谷:日出的地方,这里比喻光明的开始。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瑟瑟春寒袭锦裘,携尊来上最高楼" - 这句描绘了春天的寒冷以及诗人携带美酒登上高楼的情景。瑟瑟春寒和锦裘都暗示了天气的冷清,但同时也有诗意的美。携尊来上最高楼则表现出一种豪迈或庆祝的心情。 关键词注释:瑟瑟(形容风声),春寒(春天的寒冷),锦裘(华美的皮衣),尊(古代盛酒器)、最高楼(最高的建筑物)。 译文:春寒料峭中,我穿着锦袍,带着一尊美酒登上高楼。 2.
诗句原文: 八道河山擅海隅,坐看寒日下平芜。 一匡霸业羞存卫,十稔危言验沼吴。 漫笑赵佗空自帝,谁令箕子竟为奴。 沧洲不少韩公子,那得椎秦壮志无。 注释如下: - 八道河山擅海隅:拥有八个地区的河流和山脉都位于海岸边缘。 - 坐看寒日下平芜:静静地看着寒冷的阳光照射在平坦的荒地上。 - 一匡霸业羞存卫:想要恢复的霸业却羞愧地存在于卫国。 - 十稔危言验沼吴:历经十年的危险言论在吴国得到了验证。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王夫之所作,其内容如下: 十月十一日将自长沙还京,组庵星槎俟园三咨议设践天心阁,重伯在座赋诗三章见赠,依韵奉答兼呈三咨议(己酉) 渺渺微波起洞庭,征帆明日在烟汀。 再来应感风云异,独往真愁草木零。 知有魏牟思故阙,得无王导笑新亭。 惟馀兰芷盈怀袖,归日能为陋室铭。 注释: - 渺渺:形容波涛广阔,水势浩渺。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 征帆:远行时的船帆。 -
【注释】: 奉诏草宪与李家驹侍郎登泰山宿后石坞七日属稿而还 其三 (辛亥) 御道(官道):皇帝行走的道路。青苔:绿色的苔藓。鲁水:《春秋》记载鲁国境内有条河叫洙水,这里泛指鲁地的水。吴云:吴国一带的云气。六著: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和《论语》等古代典籍。子乔:指仙人王子乔。王子乔是传说中骑着鹤飞升成仙的人。王子乔在汉末已失传,此句可能是作者的想象。 【赏析】:
注释: 1. 谁记津桥夜雨痕,秋风来吊蜀鹃魂。:谁还记得那年津桥夜晚的雨痕,秋风吹来了悲伤,仿佛在祭奠蜀地的杜鹃。 2. 杨雄何意丹吾毂,江谧无端白汝门。:杨雄(扬雄)怎么会想到用红色的染料涂抹我的车轮,江谧(江阴)却无缘无故地染白了你的大门。 3. 朽骨已随新法尽,匡床尚有谏书存。:那些腐朽的骨头已经随着新的法律全部消失,但匡床(匡衡)的书桌里还保存着谏书。 4. 若凭成败推兴废
三韩也是汉东陲,千年衣冠上国仪。 一自碧蹄烽火黯,长教玄菟阵云垂。 新溪土蚀宜春字,古渡沙沈纪德碑。 鱼烂亡梁君莫叹,中原堂奥有人窥。 注释:三韩是古代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称呼,这里指的是朝鲜半岛。千载衣冠上国仪指古代中国的衣冠文化,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一自碧蹄烽火黯,长教玄菟阵云垂是指自从日本侵略朝鲜半岛后,战火连天,战争的阴霾笼罩着这片土地。新溪土蚀宜春字指新溪的土壤侵蚀了宜春两个字
【注释】 1. 萧:萧条,荒凉。 2. 汉曲:汉代歌曲。亡:灭亡。朱鹭:传说中的神鸟。这里借指汉代音乐的消亡。 3. 宛转:柔美动听。吴歌:吴地的歌谣。采白鸠:采集白鸠。这里指吴越地区的民歌。 4. 杜夔:古代著名的乐师。知雅乐:熟悉高雅的音乐。雅乐:正正经经、严肃庄重的音乐。 5. 王豹:古地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进清讴:献上清新悦耳的歌声。 6. 江南愁唱家山破
【注释】: 1. 汉家陵树郁苍苍:汉家的山陵树木郁郁葱葱。 2. 西上灵岩见夕阳:向西攀登到灵岩山顶,看到日落西山。 3. 岚气暝侵樵路细:山雾弥漫,天色已晚,侵人衣袖的山路显得特别细碎。 4. 涧声秋入寺楼凉:山涧的水声在秋天渗入寺楼之中,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5. 诸天钟鼓催回薄:天上众神的钟鼓之声催促着太阳回归。 6. 万马旌旗返混茫:万马万面的旌旗伴随着太阳回归。 7. 圣德神功谁具记
这首诗的作者用“匡济”一词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认为国家的治理还存在问题。他认为自己虽然努力工作,但仍然无法实现自己的初心,这使他感到深深的遗憾。他提到,即使他的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半,但他仍然觉得自己辜负了初心。 在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他的生活环境和心境。他说,尽管他的房子有些倾斜,但他并不害怕因为房子倒塌而压到自己。他也提到了他的工作之路还很遥远,这让他觉得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