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芳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和游张公洞 注释:我读了高昌佥宪公的《唐律十二首》喜欢它清新雄浑,大概是天生的,不是吟咏推敲就能得到的。韩退之仰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模仿黄鲁直的风格,只是他拥有这些,所以能这样写,我虽然也想学,但恐怕太冒昧了。和游张公洞 注释:青天就像帷幕一样高高悬挂,望着远方开山口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和游张公洞 绣衣骢马历长川,正是江南九月天。 译文: 我阅读了高昌的副宪公唐律十二首,喜欢他那清新雄健的风格,大概像上天赐予的一样,不是随便就能吟咏出来的。韩愈敬慕樊宗师的文章风格,苏轼模仿黄庭坚的笔调,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才华
【注释】 暇日:闲暇之余。尚絅秀才楼居:尚褧是明代名臣,他的儿子尚宾、尚贤和孙子尚友都以文学知名,时人称“一门三进士”。登:登上。四律:四首诗。贺:庆贺。勾漏:地名,即今广东中山县。丹砂:古代炼制丹药的矿物。祖孙:指尚友、尚宾和尚贤。百里:犹言千里。德星会:指家族中有德望的人。茂宰家:意谓家族中出过很多有才能的官员。无复:再没有。山河:这里指国家疆土。铁券:古代一种保证功臣世代免除刑罚的凭证
【注】尚絅秀才楼,在杭州西湖孤山。 师山,指孤山上的灵隐寺。 小阮,作者友人陆游之弟陆小阮。 蛮笺,指四川所产的竹纸。 【译文】 在空闲的日子里登临杭州孤山西面的尚絅秀才楼,我于是挥笔成文,写下了四首诗歌以庆贺。 灵隐寺的山主是闻名于世的文章大师,有位弟弟擅长诗作,精妙绝伦地活络了人的心灵。 坐拥落梅终日雪景,梦回芳草满池春色。 光华海上三珠树,祥瑞人间一角麟。 近来小阮书读得更好
诗句: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 译文:“我阅读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副宪官公(即张公洞)所编撰的《唐律》十二篇,喜爱其中的清新雄健,这恐怕是天赋予的吧,不是随便吟咏就能得到的。” 注释:“伏读”是“恭敬地诵读”的意思。“高昌”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区。“副宪官公”是指张公洞。“唐律”是唐朝的法律。“十二篇”是指十二个部分。“清新雄杰”是指文章清新
【注释】 暇日:闲暇之日。尚絅秀才楼居:尚絅,指王冕,字元章(1287-1359),号青原道人,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峥嵘:高峻的样子,形容高大挺拔。 岚光:山间云雾的光线。 画栋:彩绘华丽的栋梁。 元龙:三国时蜀国名士刘玄德(刘表之子),以豪放著称。 剥啄:敲门声。 湘帘:一种竹帘。 【赏析】 《登尚絅秀才楼居率成四律以贺》是元代著名诗人王冕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登临眺望的所见所感
诗句解析: 1. 籍籍贤侯继世勋,眼看稚子更能文:这句话描述了欧阳舍人的身份和他的成就。“籍籍贤侯”意味着他的家族或出身显赫,有才能和声望。“继世勋”,指承袭家族的荣誉和地位。而“稚子更能文”则是说这个年轻人比他的父亲还要聪明好学。 2. 读书溪上一篷雨,对酒山中满屋云:这里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读书溪上”可能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适合静心学习;“一篷雨”可能指雨中的帐篷或者雨幕
王和夫新迁楼居乃晓山刘先生故宅也溪山好景吟所未尽必待吾和夫发之次韵奉贺。 笑拍阑干喜共临,元龙豪气冠于今。 山云拥树天开画,野鸟呼晴客醉吟。 春老花飞频点砚,夜长松韵当鸣琴。 谁知王粲登楼赋,不减依刘夙昔心。 诗句解析与注释 笑拍阑干喜共临 - 笑拍阑干:形容高兴到拍着栏杆,表现出喜悦的心情。 - 喜共临:共同来到此地,表达了相聚的喜悦。 元龙豪气冠于今 - 元龙
《题彭正卿竹溪吟卷》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诗人唐桂芳。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唐桂芳,号白云,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生于歙县,曾任紫阳书院山长。其诗作以自然景观见长,风格清新脱俗。 2. 诗歌原文: 何妨结屋清溪上,领取琅玕万个风。淇澳有诗生笔底,渭川佳境在胸中。月明沙净摇疏影,雨过波深长旧丛。借问箨龙今几尺,会逢雷震啸长空。 3. 诗句注释: -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和游张公洞 犹忆乘槎醉眼开,而今世变总蒿莱。山连北固相将断,雨隔西津不过来。佛占祗园银作界,人游蓬岛玉为台。几回欲话兴亡事,月落潮平未尽哀。 注释:我还记得当年乘着小舟畅饮欢歌,眼前景色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如今世事变迁,一切都变得荒凉了。北固山连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