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桂芳
雨中胡思立下顾知受学于安道洪公因有所感 译文:在雨中思考,我立下志愿,要向安道洪公学习。因为他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 注释:在雨中(雨中:雨天;下:立下,指立志)思考,我立下志愿,要向安道洪公学习。因为他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受益匪浅:得到的好处很多很深,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寂寂衡门久不开,何嫌屐齿破苍苔。 译文:衡门已经好久没有打开了,为什么还嫌弃屐齿踏破了苍苔呢? 注释:寂寂(寂静)
【注释】 1. 伏读:恭敬地阅读。高昌:地名,唐时为西域国名。佥宪:官名,掌理刑狱等事。唐律十二首:唐朝法律的十二篇。唐律:唐朝的法律。清新雄杰:清新刚烈。天成:天然生成的。吟哦造次:随意吟咏。 2. 韩退之慕樊宗师文:韩愈曾仰慕过樊宗师的文章。苏子瞻拟黄鲁直体:苏轼模仿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写作风格。惟其有之:只有他具备这样的条件。是以似之:因此,他的作品与这种风格相似。区区虽欲效颦
【诗句注释】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我恭敬地阅读高昌佥宪公的唐律十二首。 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我喜爱他的诗歌,清新雄健,大概源于天赋。 非吟哦造次可得:不是我在吟咏中匆忙可以得到的。 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韩愈钦佩樊宗师的文章,苏轼仿照黄庭坚的文体,只有他拥有这些才华,所以我像他一样写作。 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我只是想要模仿他(指白居易)的样子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和游张公洞 犹忆诗成夺锦袍,传宣光禄赐香醪。 始知宦海梦初破,顿觉禅林味最高。 千里空蒙皆雨露,万山起伏即波涛。 分明上界多官府,未必群仙领六曹。 逐句释义: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
和程仲庸齐安所寄佳作二首 市酤无处典春衫,世态年来百不堪。 鲁国两生曾未起,翟公门客岂应惭。 寒催修竹悬青雨,暝锁群峰拥翠岚。 何日相传戎马息,老夫乘兴到河南。 注释: 市酤:指酒。 典:借为“抵”,典当。 堪:忍受得住。 鲁国两生:比喻有才华的人。鲁国的颜渊和子夏。 翟公门客:指汉相翟方进的门客。 修竹:高大挺直的竹子。 青雨:细雨。 暝:傍晚。 修篁:高高的竹子。 翠岚:青色山峦。
【注释】 伏读:伏案读书。高昌佥宪公:指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的节度使王庭筠,字子安。唐律十二首:唐代李峤所作的《调声十九首》中,共十首诗都是以“调”为名,这里是指其中的第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喜爱这首诗清新雄健的风格。殆:几乎。本天成:本来如此。吟哦:咏诵歌唱。本:原本,本来的面貌。造次:匆忙之中。可:能够。韩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韩愈,字退之,曾拜谒张籍并受到赏识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和游张公洞 这句的意思是:我恭敬地阅读了高昌佥宪公的《唐律十二首》,非常喜欢他的诗歌,它清新、雄健,好像是天生的,不是随意吟哦就能得到的。韩愈钦佩樊宗师(唐代著名书法家)的文章,苏东坡效仿黄庭坚的风格,而我只是模仿他们的作品
萧萧白发遇明时,老我怀人只自知。 注释:岁月已逝,白发苍苍,却遇到一个明智的时代,只有我自己还保持着对人的思念。 禁令己孤千石酒,娱情又负一枰棋。 注释:因为被禁而不能饮酒,只能借酒浇愁,但又不能像下棋一样娱乐自己。 风流赤壁周公瑾,薄幸青楼杜牧之。 注释:周瑜的风流倜傥和李白的多情浪漫。 二子齐安遗迹在,悽凉莫把笛声吹。 注释:周瑜和李白都在齐安留下了遗迹,但我不能在这里吹笛子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 注释:我读了高昌的王廷钧(唐律)十二首诗,喜欢它的清新雄壮,它大概是自然形成的,不是轻易能写出来的。 译文:我对高昌的王廷钧(唐律)十二首诗十分欣赏,喜欢他的清新雄壮,这是天生的,不是轻易可以写出来的。 和游张公洞 新水才流一尺深,重来洗耳更鸣琴。 画存粉墨多萧瑟,诗重玙璠几陆沈。 日出潜鱼迷雪涧,夜闲羁鸟滑霜林。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和游张公洞。 - “伏读”意为恭敬地阅读;“高昌佥宪公”指的是唐代的官员;“唐律十二首”可能是指某位唐代法律家的诗歌集;“爱其清新雄杰”表示欣赏这些诗作的清新、雄健之美;“殆本天成”意味着这些诗作似乎天生就有这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