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见说张公洞,白鹿金华两度游。
恰似桃源居有屋,浑如海市钓无钩。
火然犀角千年夜,水滴冰壶六月秋。
仙子不来芝术老,功名何必愿封留。

【注释】

  1. 伏读:恭敬地阅读。高昌:地名,唐时为西域国名。佥宪:官名,掌理刑狱等事。唐律十二首:唐朝法律的十二篇。唐律:唐朝的法律。清新雄杰:清新刚烈。天成:天然生成的。吟哦造次:随意吟咏。
  2. 韩退之慕樊宗师文:韩愈曾仰慕过樊宗师的文章。苏子瞻拟黄鲁直体:苏轼模仿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写作风格。惟其有之:只有他具备这样的条件。是以似之:因此,他的作品与这种风格相似。区区虽欲效颦:我虽然想模仿一下他的风格。第恐唐突西施耳:只是恐怕自己会像唐玄宗对杨贵妃那样轻慢她。和游张公洞:和游人一起游览张公洞。
  3. 宣城见说张公洞:听说在宣城(古郡名)有个张公洞口。白鹿金华两度游:两次到金华白鹿洞去游览。白鹿:山名,位于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境内。金华:山名,位于今浙江省金华市境内。两度:两次。
  4. 恰似桃源居有屋:就像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桃花源一样,里面有房子居住。桃源:神话中的世外桃源。有屋:有房屋可以住。
  5. 浑如海市钓无钩:就好像是在海市蜃楼般的幻境中钓鱼,没有真正的鱼钩可钓。浑:全。海市、蜃楼:指虚幻的幻景。钓:钓鱼。
  6. 火然犀角千年夜:用犀角做成的酒杯,在千年的夜里燃烧着火焰。火然犀角:用犀角做的杯子,燃烧了千年。犀角:犀牛角,贵重的中药材。千年夜:千年的时间。
  7. 水滴冰壶六月秋:用冰做成的酒壶,在六月的秋天里被水滴滋润。水滴冰壶:用冰做成的酒壶,被水滴滋养了。水壶:盛酒用的器具。六月秋:六月初秋。
  8. 仙子不来芝术老:仙女不来了,灵芝仙药也变得陈旧了。芝术:灵芝仙药。仙子:仙女。
  9. 功名何必愿封留:功名富贵又何需追求呢?封留:功名利禄,封妻荫子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通过赞美唐律十二首的风格及其所蕴含的深意,表达了诗人对唐律艺术的敬仰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作者对唐律艺术的热爱和赞赏,也透露出诗人自身的才情和抱负。
    第一联“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表达了作者对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的欣赏。他认为这些作品清新雄杰,几乎天生的,不是随便吟咏就能得到的。这里的“伏读”是恭敬地阅读的意思,表示作者对唐律十二首的重视和尊敬。
    第二联“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则是对韩愈、苏轼等人的评论。韩愈曾仰慕过樊宗师的文章,苏轼模仿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写作风格,他们都以自然流畅、质朴无华的风格而著称。作者认为他们的作品都有一种清新、刚烈的气质,这与唐律十二首的风格相似。然而,尽管作者很想模仿他们的风格,但内心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担心自己会像唐玄宗对待杨贵妃那样轻慢她。这两句诗通过对唐代文人的品评,展示了作者对唐律艺术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第三联“宣城见说张公洞,白鹿金华两度游。恰似桃源居有屋浑如海市钓无钩”则描绘了作者游历张公洞的情景。张公洞在宣城(今安徽宣城市)境内,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作者曾两次游览此地,感受到了如同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般美好的田园风光。这里的“恰似桃源居有屋”比喻张公洞如同一个人间仙境一般,有房屋可以居住;“浑如海市钓无钩”形容这里仿佛是一个虚幻的幻境,没有真正的鱼钩可钓。
    第四联“火然犀角千年夜水滴冰壶六月秋”则是对张公洞中景色的描绘。在这里,作者想象了一个千年不变的夜晚,火光照亮了犀角酒杯,水滴滋润了冰壶,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沧桑。这里的“火然犀角千年夜”和“水滴冰壶六月秋”都是运用了典故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张公洞的独特魅力。
    第五联“仙子不来芝术老功名何必愿封留”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诗人认为,如果神仙不来,那么即使拥有灵芝仙药也不会变老;如果功名富贵不求,那又何必执着于名利呢?这里的“仙子不来”意味着神仙不会来,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功名何必愿封留”则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赞美唐律十二首的风格及其所蕴含的深意,表达了作者对唐律艺术的敬仰和向往之情。同时,通过对唐代文人的品评和对张公洞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即追求自然的美景、朴素的生活以及对名利的淡然处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