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东南第一流,几回徙倚豁吟眸。
雁鸿有信江淮晓,草木无言天地秋。
萧寺僧归灯影乱,秦楼人醉笛声愁。
当时记得传香使,鼍鼓逢逢催发舟。
诗句: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
译文:“我阅读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副宪官公(即张公洞)所编撰的《唐律》十二篇,喜爱其中的清新雄健,这恐怕是天赋予的吧,不是随便吟咏就能得到的。”
注释:“伏读”是“恭敬地诵读”的意思。“高昌”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区。“副宪官公”是指张公洞。“唐律”是唐朝的法律。“十二篇”是指十二个部分。“清新雄杰”是指文章清新、雄浑有力。“殆本天成”是指这些优点好像是天生就有的。“吟哦”是吟诵和吟咏的意思。“造次”是匆忙的意思。“韩退之”是指唐朝的大诗人韩愈。“樊宗师”是指唐代的文学家王勃。“文”是指文章。“苏子瞻”是指宋代的文学家苏轼。“黄鲁直”是指宋代的文学家黄庭坚。“有之”是指有这些优点。“是以似之”是指因此很像他。“区区”是谦词,意思是微不足道。“效颦”是指效仿别人的丑态。“唐突”是冒犯的意思。“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美女,这里比喻张公洞。“和游”是指游览。“张公洞”是指张公洞风景区。
赏析:这首诗是对张公洞风景区的赞美之词。作者通过阅读《唐律》十二篇,对张公洞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赞叹张公洞的人品和才情,认为它是东南第一流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通过对张公洞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对张公洞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