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镒
【注释】 闲:安静。境亦幽:境界也很幽静。鸟鸣:鸟儿鸣叫。临:靠近。玩:玩耍、赏玩。落花:落在地上的花瓣。清兴:清新的兴致。川永:河流永远流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人以闲适的心态去体味自然的幽静,以清雅的情趣去欣赏落花的美丽,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和闲适潇洒的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全诗语言平淡自然,意境优美宁静,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山水小诗。
【注释】 红尘:尘世。青山:青翠的山峦。诗人:指诗人自己。倚:凭靠。留得:留下。林鹤:山林中的白鹤。僧未返:和尚还没有回来。半岩:半山腰。秋雨:秋日的细雨。瀑花:瀑布溅起的水花。寒:冷清,寂静。 【译文】 红尘中飞不到青山,只留下诗人凭栏远望。山林中的白鹤已经归去,和尚还在山间没有归来,半山腰上秋雨洒落,瀑布飞溅的水花更加寒冷。 【赏析】 《再韵答海翁上人》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注释】: 近:接近,靠近。日陟(zhì):登上。自成趣:自有其乐趣。心:心意,志向。千载:一千年。期:希望。锄云种松树:用锄头除去杂草,种植松树。 【赏析】:这是一组咏物诗,写诗人在春日登高赏花时所见到的景物和所引发的感慨。 前两句“开园近屋头,日陟自成趣”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诗人来到一个园林,园子靠近屋边,他登高远望,看到阳光照耀下,园中景色十分宜人。这里的“开园”指的是诗人来到这个园林
【注释】 柂:船桨,泛指划船工具。伊轧:船行时水声。沧江:大江。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冬,诗人在桐江夜泊之时有感而发,以写景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他旅途的孤独凄凉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写夜泊时听到船桨与波涛搏击之声,惊破了夜梦。次句写船中月色如洗,但客愁却无处着落。第三句写雁阵南飞,引起诗人思乡之念。末句写寒雁起处是沧江,更增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重点句子进行分析,注意语言风格和作者情感,注意注释中的提示。 “渡江”意思是:在钱塘江渡口送别友人。 “残月晓犹在”,残月:即新月,指农历每月十五前后出现的弯弓形的月亮;晓:早晨;犹在:尚且存在。意思是:残月还挂在天空,清晨的江面上还有凉意。这句是写景。 “微茫水气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一个考点的考核都有一定的难度,但都是对识记、理解能力的测试。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题,即明确考查的要点,然后把握诗中的主要形象,以及运用的主要手法,最后分析诗歌的情感。 “小亭环绿筠”一句中“小亭”指的是“竹”,用“环”字写亭子的周围环境,突出了亭子周围竹林茂盛的特点
【注释】明旦:天亮后。再用前韵:再次用这首诗的韵脚,即押“庚”韵(gēng)。前韵:指前一首或前几首诗的韵脚。古鼎:古时用来烹煮或盛放食物的铜器。烧香篆:在鼎中焚烧香木制成的香,以供祈祷之用。朝盘:早上用的盘子。荐菜茎:将蔬菜切成段后献给神灵。澹然:闲适的样子。何用:何必。学吾生:学习我的人生。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山中的写照。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清晨起床,烧香焚篆,虔诚地祭奉神灵。后两句说
注释: 1. 野兴遂幽讨,独行河水湄。 译文:野外的兴致于是去深究,独自行走在河水岸边。 2. 平原忽空旷,蝉声在高枝。 译文:平原上突然显得空旷,蝉鸣声在高处传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行河边的场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首句“野兴遂幽讨”,诗人以“野兴”开头,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是写景抒情。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河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注释】 自怜:自爱。衰老:指年老体衰。病起:生病后起身。灯影雪千茎:灯下的影子映照出千株的雪,即“灯影摇红”,用来形容烛光摇曳,映照着雪白的花朵。药饵:药和食物。扶吾病:帮助我恢复健康。诗书:诗词文章。寄此生:寄托我的一生。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因病卧床,在昏黄的灯光下写诗作画,以抒发自己的情怀。首句说自己因生病而衰老,第二句写自己病中仍能欣赏到美丽的花朵,第三
注释: 明旦再用前韵:第二天再用之前写的诗的韵脚。 杜门聊守拙,利禄念俱灰:闭门不出,只是守着自己的拙劣;利禄(名利)已看破,一切全都放下。 旧雨曾来客,如今雨不来:以前常有客人来访,而如今却不再有。 译文: 明天再写一首新诗,用相同的韵脚。 闭门不出,只为守护自己的拙劣,名利看透,一切全放下。 过去常有客人来访,现在却再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