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镒
【注释】: 独坐寒窗夜,深炉火欲灰。:独坐,孤独地坐着;寒窗,冷清的窗户;深,深深的;火欲灰,指火快要燃尽了,这里比喻自己的心境。 无穷身外事,都逐雨声来。:身外事,身外的事;都逐雨声来,都像随着雨声而到来。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在病中所作。首句写诗人因病起卧,孤寂无伴,只能独自坐在寒冷的窗前。次句写室内的凄凉气氛。“深”字既形容室内的昏暗,也暗示着诗人的心境。“炉”字是写室内之炉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语言风格和情感,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来分析。 “故人千里外”,点明时间、地点及人物关系,即:在万里之外的远方,有一个人我想念着。“千里之外”,指距离极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相见一何难”,写见面之难,表达思念友人的心情之苦,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自己对友人的思念
【注释】 一径:一条小径。深寂:寂静无声。森然:茂密的样子。琅玕(láng gān):一种美石。翠袖:女子衣袖。薄寒:稍觉寒冷。 【赏析】 这首诗是写景抒情的诗作。全诗描写了诗人过湖南竹林时,所见所感的景色,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思绪。 首句“一径入深寂”,写竹林深处的小径,显得幽静、清冷、空寂;“森然万琅玕”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竹林里树木茂盛,枝干挺拔,郁郁葱葱,如同万颗璀璨的宝石
注释: 竹石图:指画有竹和石头的画。题:题字。 潇洒数尺篁:竹叶潇洒自如,伸展到几尺长。 孱颜一拳石:拳头大的石头,显得弱小而无力。 开卷清风生:打开书页时风轻轻吹来。 凛然见寒碧:使人感到寒冷的碧绿色。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竹子和石头的诗。诗人在欣赏这幅画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认为竹叶潇洒自如,伸展到几尺长;拳头大的石头,显得弱小而无力。但是,当他打开书页时,风轻轻吹来
【注释】 客居:客居于外。邻小市:邻居的小街巷。黄花:菊花。有酒:有美酒。莫讶:不要惊讶。无诗友:没有诗友。 【赏析】 这首七绝写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时所感而作,以“客中”开篇,点明题意。“有酒有黄花”,表明节日的喜庆气氛。“莫讶无诗友”,是说虽然自己没有朋友,但有菊可赏、有酒共酌,也自得其乐。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何子远的《典史史诗卷》风尘十载共飘零,湖海空留漫浪名。 君为奉亲辞薄宦,我因归计识勤耕。 天机衮衮青春去,世事纭纭白发生。 好向溪头理渔艇,绿波烟雨结鸥盟。 译文: 何子远的《典史史诗卷》 十年的风雨漂泊,我们在湖海之间留下了无尽的名字。 你为了奉养双亲而辞去了微薄的官职,而我则因归家的决心而开始学习耕种。 时光荏苒,青春如梦,世事纷扰,白发苍苍。 何不在溪头整理一下渔网
注释: 远水:远处的水波。涵碧:碧绿如玉。重山:群山重叠。敛暝色:收敛黄昏的景色。琴客:弹琴的人,指诗人自己。期未来:期望未来。草堂:即“茅屋”,诗人自己的居所。新月白:新的月亮是白色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晚景图。首句“远水涵碧波”描绘了远处的水波碧绿如玉,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次句“重山敛暝色”则描绘了群山在黄昏时分收敛了它们的景色,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诗句解析: 1. “八月三日伯玉留饮西涧别馆二首” - 描述了在特定的日子(八月三日)与某人(伯玉)在西涧别馆的聚会。 2. 前年避乱此山中,今日还来访隐翁。 - 表达了诗人前一年因避难而住在此地,如今又回到了这里拜访一位隐居的老者。这里的“避乱”可能指的是躲避战乱或政治迫害,而“访隐翁”则是指拜访隐居的智者或高士。 3. 山色入楼帘卷雨,水声落涧坐生风。 - 描述了山中的景色如何影响人的感受
【注释】 次韵伯玉隐君大方上人过访:我写了一首诗,请伯玉先生和大隐君一起欣赏。 地僻:地方偏僻。 竹开:指竹子长势茂盛,遮天蔽日。 一溪流水碧如苔:一条清澈的小溪流经门前,溪水清澈碧绿如同苔藓的颜色一样。 云边煮茗延僧坐:在云雾缭绕中煮茶邀请僧人坐下来品茶。 石上留棋迟客来:在岩石上留下棋局,让客人慢些到来。 白社闲居宜老境:在白色的社里闲居适宜于追求长寿的境界。 青云阔步属英才:形容志向高远
【注释】 野步:在野外散步。塍(chéng):田埂。菜花:油菜花。偶逢:偶然遇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诗人踏着春沙,穿行在菜花丛中,偶遇一个溪边老农,于是一路走到他家,与老农闲话家常。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无华,读来如见一幅春日田园风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