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镒
注释: 长天、中秋:指中秋时节的夜空。长天,天空;中秋,即中秋节,秋季十五日。雨暗中秋月,雨中见秋月,暗夜中的明月。 兔影蟾光隔雾烟:月光透过云层照在地面上,如同白兔的影子和月亮的光芒隔着烟雾。 疲戍抱关双泪冷,小儒忧国寸心悬:疲惫的守卫抱着门,眼中充满泪水,小儒士忧国忧民的忧虑悬挂在心中。 阴晴天意讵能测:天气阴暗或晴朗,人的心情又岂能预料呢? 悲乐人生只自怜:悲喜人生,唯有独自怜悯自己。
注释: 重阳后二日遣闷 —— 重阳节过后的第二天,我有些闷闷不乐。 去年登高莲城北,今年复在松山阳。 —— 去年底我登上了位于莲花城的高处,今年的今天,我又来到了位于松山的南面。 自嗟头发间白黑,忍见菊蕊含青黄。 —— 我感叹自己的头发中已经夹杂着白色的和黑色的部分,却不忍心看到菊花的花蕊中还含有青黄色的色彩。 世乱甲兵战未已,日报羽书驰更忙。 —— 时局动乱战争还未结束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宇宙荒凉秋气肃,刚风未扫绿林烟。 注释:宇宙荒芜,秋天的气息肃杀;刚风吹过,但未能吹散绿林中的烟雾。 赏析:首句以“宇宙荒凉”开篇,点明了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季节特点。接着,“刚风未扫”暗示了秋风的猛烈与力量,而“绿林烟”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既表现了自然的清新、宁静,又透露出一丝凄凉和寂寞。 人间烽火时时起,天外妖星夜夜悬。 注释
次韵夜坐听雨 寂寞山斋孤坐夜,西风落叶雨潇潇。 水光入室凉偏润,地气侵衣暑顿消。 静念人情狙赋芧,更怜世事鹿藏蕉。 何时洗却儒酸态,还共扶摇上九霄。 注释: 1. 寂寞山斋孤坐夜:在寂静的山中书房里独自坐着。 2. 西风落叶雨潇潇:秋风带来了萧瑟的雨声。 3. 水光入室凉偏润:室内的水光显得特别清凉湿润。 4. 地气侵衣暑顿消:地面的气息侵入衣衫,使得暑气顿时消散。 5. 静念人情狙赋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内容、表达技巧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和内容要点。这首诗前四句是写胡公出征,后四句则是送行时对胡公的祝愿。全诗语言豪放雄浑,风格悲壮苍凉。第一联“大将雄姿虎豹威”,描写了胡元帅英武的气度;第二联“牙旗有象分行伍,铁骑无声听指挥”,描写了军队雄壮威武;第三联“黄石一编参武略,孔明八阵合神机”,描写了胡元帅智勇双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理解诗句意思,然后把握作者的情感,最后注意赏析的格式要求。 第一句“故人中秋设佳宴,垂帘下榻开中堂”,是说老朋友在中秋这天设了丰盛的酒席,把客人请到中堂来,这里“故人”指诗人的朋友。“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设佳宴”即设盛大宴会。“垂帘”意为挂起帘子。“下榻”意为留客住宿。 第二句“老桂清香沁露冷
诗句释义: 1. 避乱三年依郭外,青萝白屋锁寒烟。 - 解释:描述作者在战乱中三年多的时间,选择住在城外的青萝和白屋中,周围被冷清的烟雾所包围。 2. 绕阶山叶秋虫响,照榻书灯夜雨悬。 - 解释:描写夜晚的情景,窗外山中的树叶被风吹动发出响声,而室内的书灯被雨水照亮,显得格外凄凉。 3. 半纸功名犹未就,数茎华发已堪怜。 - 解释: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名未就的遗憾和对衰老感到哀伤的情感。 4.
【诗句解读】 芒鞋藜杖踏山云 —— 形容诗人行走在群山之中,穿着草鞋,手执藜杖。 客里寻梅讵厌频 —— 在异乡做客中寻找梅花,怎么能厌倦呢? 行到溪南才见树 —— 走到溪南才看到树木,说明诗人已经走了很远的山路。 看来枝北未多春 —— 看起来枝条的北面还没有很多的春天(意味着冬天还没过去)。 水清沙白香微动 —— 清澈的水面上,白色的沙滩上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雪虐霜欺色愈真 ——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首:三年客里寄行藏,摇落秋深感异乡。 注释: 1. 客里寄行藏 - 在客居之地寄托行旅之志。 2. 摇落秋深感异乡 - 秋天来临,落叶纷飞,触动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赏析: 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长期客居他乡,无法自由地行动或归家的情感。第二句则通过描绘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景象,进一步衬托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孤独感。 第二首:久敝黑貂惊岁月,渐疏白发老风霜。 注释
【解析】 此诗是作者在元代乱世中抒发感慨之作,全诗以景起兴,借古讽今。首二句写自己身处乱世之境,眼望西风满目荒凉;三、四句感叹自己遭遇多难,无人能叩天阍上书陈词。五、六两句写眼前景物,黄浊水深,龙潜喷薄,青冥日迥,雁联轩飞,诗人以“自怜”、“谁叩”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及渴望有为的迫切心情。末两句写自己客居他乡,秋将晚矣,空对黄花忆故园之情。 【答案】 译文:我独自立于西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