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镒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石门纪游(注释) - 关键词:“山藏仙窟”、“满径秋云”、“万古石门青”、“半天瀑布雪长飞” - 译文:记录了作者游览一座石门时的所见景象和感受。 2. 赏析: - 首句“山藏仙窟好溪湄”,描绘了山中隐藏的仙窟和清澈的溪流。这里的“仙窟”暗示着一种神秘与超凡脱俗的氛围。 - 第二句“满径秋云冷湿衣”,形容山路旁飘动的秋云和潮湿的空气,增添了一丝寒冷与清新之感。 -
【解析】 此诗写于作者任黄州团练副使时,诗人借秋日登楼远眺之景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慨之情。 “未嫌官舍冷,秋色颇佳哉”两句是说,尽管官府的宅院有些冷清,但眼下的秋天景色倒很美呀!这两句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很深的意思。从字面上看,“官舍”指官府,而“冷”字却给人以萧瑟凄凉的感觉。但是,作者却说“未嫌官舍冷”,这就暗示出他并不讨厌这种冷清的气氛,因为在他看来,冷清也是一种美。而秋天的景色本就很好
【注释】 奉题按察使诗卷:奉,是进献。奉题,指进献诗卷;按察使,官名,主管一省的监察事务。 使臣持玉节:使臣,使者。使臣手持朝廷所赐的符节(玉节)。 南国动春容:南国,南方。动春容,意思是使整个国家充满了春天的生气。 古驿梨花白:古驿,指古代驿站。梨花,白色花朵。梨花如雪,故称。白,白色的花。 荒城柳叶浓:荒城,荒废的城郭。柳叶浓,意思是说城郊的柳树郁郁葱葱。 居官无酷吏:居官,担任官职。无
诗句释义: - 拜故参政石末公祠堂:指的是对已故的参政石末公进行祭祀,在祠堂中致敬。 - 一代名臣录:记录了一代名臣的事迹。 - 公应作首推:石末公应被推为首位。 - 功勋家有集:他的家族中保存着关于他功勋的书籍或记录。 - 忠义主深知:石末公忠诚和义理深得君主的理解和赏识。 - 海右戍今已:古代地名“海右”指今山东半岛南部一带,此处代指北方边陲之地,石末公曾在那里驻守。 - 人间病不治
【注释】 ①故人:老朋友。②悠然:闲适的样子。③郡斋:指官府的书房。④理桐丝:整理桐树的丝弦。⑤云凝处:云雾缭绕的地方。⑥吟残叶落时:指秋风扫落叶,吟风声。⑦猗猗:形容竹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吴地(今江苏苏州)与朋友见面,有感而发。首句“不见故人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中间四句写自己闭门静思、品茗吟诗的情景。最后两句,诗人以竹为喻,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诗句释义】 白首频遭乱,其如造物何。 纵鳞乘骇浪,病鹤托修柯。 别友岁年久,怀人梦寐多。 扁舟须过我,沽酒听渔歌。 【译文】 白发苍苍的我,却频繁遭遇动乱,又能对上天发怒吗? 即使有鱼的鳞,也要乘着惊涛骇浪; 就像病鹤一样,只能托付给茂密的树枝。 与朋友别离已经多年,常常在梦中思念; 扁舟将要驶过我的家园,我要喝上一杯美酒,欣赏渔夫的歌声。 【赏析】
诗句解析与关键词注释 寄友人 怜君来此隐,竟日掩岩扉。 - 怜君: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心。 - 来此隐:表示朋友选择隐居此地。 - 竟日:一整天,整天。 - 掩岩扉:指关闭岩门,可能意味着隐居的生活状态。 山晚碧云合,溪深黄叶飞。 - 山晚:傍晚时分的山景。 - 碧云合:形容晚霞映照下的山色如碧绿色的云雾般重叠。 - 溪深黄叶飞:描述溪水因秋季到来而显得更加深邃,同时黄叶在水流中飘落。
诗句原文: 故人辞薄宦,去隐白云乡。 溪树春天晚,山泉夜月凉。 携家怜杜甫,齐物忆蒙庄。 知尔身和世,于今亦两忘。 注释: - 故人辞薄宦:老朋友辞去官职,归隐于云淡风清的乡间。 - 去隐白云乡:远离繁华之地,隐居在宁静的山间。 - 溪树春天晚:溪边春色渐晚,树木如画。 - 山泉夜月凉:山间的泉水在夜晚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凉。 - 携家怜杜甫:带着家人一同怀念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 - 齐物忆蒙庄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起头,先写洞庭湖上月色如洗的夜景,接着写寒风中衣单体瘦的诗人,然后写孤鹤出没、鸡鸣声乱的乡村景象,后四句则抒发了对世事的感慨。诗中“何当谢尘鞅,归傍白云耕”一句,表明诗人渴望归隐田园,过一种与世无争的闲适日子,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由恬静生活境界的向往。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用典贴切自然。 首句写洞庭湖上的月色,“娟娟”,皎洁的样子。“水边”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们的答谢诗,表达了诗人在与朋友们交往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和满足之情。 诗句解析: 1. "水色循阶碧" - 描述了庭院中的水面清澈见底,如同碧玉,沿着阶梯流淌,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2. "山光入牖明" - 这里的“山光”可能是指远处山峦的景色透过窗户照射进来,形成明亮的光影效果,增加了室内的美感。 3. "客稀无俗事" - 表示客人不多,没有世俗的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