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镒
注释: 和吴伯京学正立春见寄韵:你寄给我的诗让我想起了春天,我回应你的诗歌。 我已多衰病,君今亦老成:我已经年老体衰,你也已经是人到中年。 闭门惊腊尽,把酒及春生:我关上了门,听到了新年的脚步声;我把酒举杯,迎接春天的到来。 但愿兵戈息,从无爵禄荣:我只希望战争能够结束,不要有荣誉和俸禄。 郡斋风月好,吟咏足幽情:我的书房里风景优美,我可以在这里吟诗作赋,享受宁静的时光。 赏析:
第一首: 久玩林泉月,今乘古峡风。 身遗万劫永,道悟一尘空。 注释:长久地欣赏山林中的月光,如今我乘坐着古老的峡谷之风。身体与万物融为一体,超越了永恒的时间与空间,领悟到了一尘不染的佛理。 赏析:诗人通过对自身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 第二首: 寒竹留枯节,幽花落旧丛。 惟馀行诵处,山意远无穷。 注释:寒竹留下了枯萎的枝条,幽花凋零在旧日的草丛中
万木渐摇落,凉风策策鸣。 译文:树叶渐渐飘落,秋风在树林中飒飒作响。 注释:摇落:落叶飘零。策策:象声词,形容风吹过树梢的声音。 客愁惊老大,世乱念升平。 译文:客居他乡感到年华老去,乱世之中渴望世界太平。 注释:客愁:旅居外地的忧愁。惊老大:感叹时光易逝,人已老去。世乱:指社会动荡不安。念升平:希望天下太平。 虽忝官曹列,难忘丘壑情。 译文:虽然官职卑微,但在心底里却难以割舍对山水田园的向往。
【注释】: 1. 三用韵答松学诸友: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松学”自称。“三用”即第三联中,“三”字重复使用,形成一种排比的韵律美。 2. 客:这里指在外地做官的人。 3. 幸无官长骂:意思是庆幸没有遭受官员的斥责或责骂。 4. 喜有故人来:意为欣喜于有老朋友来访。 5. 蟾峰、楚楚:都是山名。 6. 鹤:指仙鹤。 7. 吟诗击钵催:意思是边吟诗边敲击着钵子催促别人。 8. 青:颜色深绿
我们来分析这首五言诗的意境和情感。 1. 第一句:“此地风尘息”:这句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地方(可能是他暂时停留或生活的地方)的风尘之息已经平息,没有太多的纷扰和喧嚣。"风尘"常用来形容世事纷扰、人心浮躁的状态,而"息"则表示平息、停止。所以整句的意思是说这里已经没有了太多烦忧,可以静下心来,安心地度过一段时间。 2. 第二句:“聊堪避网罗”:这句话中的“聊堪”可以理解为“勉强可以”
【注释】 牢落:孤单、寂寞。 天寒一弊裘:冬天寒冷,只有破旧的皮衣御寒。 官独冷:官居独冷,指官位卑微。 树润烟光合:树木在烟光中显得格外润泽。 池深水气浮:池塘的水气浮在水面上。 戍鼓起城楼:守边的战士吹起号角,声声响彻城楼。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开头两句描写了作者的孤独处境和艰苦生活;第三四句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怀念之情
凉气渐凄肃,吟风黄叶鸣。 注释:凉气逐渐变得凄凉而肃杀,秋风中的落叶随风飘鸣。 赏析:首联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凉风习习,黄叶飘落,秋风萧瑟。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诗人心情的真实写照。 闲庭多雨积,秋草与阶平。 注释:庭院空寂,雨水积满,秋草覆盖台阶,一片萧条。 赏析:颔联描绘了秋雨和秋草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萧条的感觉。这里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久为伤时乱,都忘玩物情。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诗意,然后进行赏析。“端居聊自适”是说诗人独处闲适,“远色望中明”是说远处的景色在秋日里格外明亮。“载诵悲秋句”是说诗人常常诵读悲凉的秋日诗句。“溪风荐微冷”是说山间溪风吹来略带寒意。“山月吐寒更”是说山间的月光也透出寒冷的气息。“兀坐浑无寐”是说诗人独自坐着无法入睡。“愁闻警柝鸣”是说听到更声而感到忧愁。
【注释】 木叶萧萧下:落叶纷纷地从天空飘落下来。 哀蛩(qióng):一种蟋蟀,声音哀怨。 鬓毛衰易白:指人的两鬓发白,比喻年老。 胸次郁难平:胸中郁闷得难以平静。 听雨添乡思:听到雨声而更加思念家乡。 看云识世情:看着云彩而了解世间人情世故。 沉吟多感慨:沉思、低吟时充满了感慨。 搔首立前荣:用手挠头表示对过去的荣耀已经不存在了。 【赏析】 《次韵萧别驾秋怀四首并呈章参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注释】 蔌蔌:微风轻摇的样子。 起:生。 薄裘:薄衣,指单衣。 数峰:几座山。 林外:山外。 独树:一棵树。 水边:水边的树木。 萍无定:浮萍没有固定的归宿,比喻人生漂泊不定。 此身云共浮:我就像云一样飘荡不定。 据:倚靠。 长啸:大声呼喊。 庾公楼:东晋时期著名文人庾亮任征西将军时,在江陵所建的楼,后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 【赏析】 此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首联写傍晚时分风声萧森,寒意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