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
这首诗是黎氏的《积庆堂诗(并序)》。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积善有馀庆,不善有馀殃。 【注释】:积累善行会有剩余的福报,作恶多端会有剩余的灾祸。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行善的重要性,认为善行会带来好的结果,恶行则会引来不好的后果。这是一种道德教育的观念,鼓励人们做好事。 2. 至公在司造,报效亦已彰。 【注释】:公正无私的人会在社会上起到作用,其功绩也会被彰显出来。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自古有离别,余今独伤悲。 - 注释:从古至今,离别是常有的事,而我现在独自悲伤。 - 译文:自古以来,离别就是常事,而我此刻独自感到悲伤。 2. 关河数千里,辗转劳梦思。 - 注释:关山河流相隔遥远,辗转难眠令人思念。 - 译文:关山河流相隔遥远,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心中充满对你的思念。 3. 时序倏以迁,容鬓日以衰。 - 注释:时光飞逝,岁月匆匆
【注释】 客馆岁暮别友人:客馆,客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别友人,告别朋友。 斋居仅一亩,旅寓将五旬:斋居,清静的居室。斋居仅一亩,指居住的地方十分简陋,仅有一亩地那么大。旅寓,寄居在客栈里。将五旬,将近五十年。 盈几散书帙,并坐俨冠绅:盈几,摆满了书案上的东西。几是古代书案前的矮桌。书帙,书箱。并坐,一同坐下。俨冠绅,整齐端庄。俨,恭敬的样子。冠,帽子。绅,衣带。 从容谈妙道,彼此乐清贫:从容
逐末成浇风,力本化淳俗。 【注释】:追求名利成为不良风气,致力于根本的事务可以教化淳朴的风俗。 【赏析】:诗人通过“逐末”与“力本”两个对偶句,揭示了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源。在古代社会中,由于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和百姓的贫苦生活,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追求名利,从而形成了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而这种风气又进一步腐蚀了社会的道德风尚,使得人们的本性受到了扭曲。 遐思在古人,播殖维嘉谷。 【注释】:远想古代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李次晦明复堂”,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题,要求考生对全诗进行赏析。答题时要注意从形象、意境、技巧等角度结合诗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题干中的“宝镜出匣中,尘垢乃翳之”意思是:宝镜一出匣,就沾上了尘世的污垢。这是说人世间的纷扰是非,就像尘埃蒙蔽宝镜一样,不可避免。这里的“匣”,指人世间。
高允宪先生客于习氏馆中,清风修竹翛
【注释】 渊明:即陶渊明。他住在柴桑,没有车马喧哗的扰动,所以门无车马声。 青山如故旧,一见心悠然:青山依旧如故友,一看便令人感到悠然自得的心情。悠然:心情舒畅的样子。 若人慕高风,作亭临水边:有人羡慕陶渊明的高洁品格,就造了亭子在江边。 高柳三五株,兰菊亦鲜鲜:高高的柳树有两三棵,菊花也开得鲜艳。 宾朋日过从,饮酒和陶篇:朋友们每天来往,一起饮酒吟诗,模仿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诗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何氏南塘旧隐的景色和氛围,并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感慨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阴森野竹寒,缭绕南塘幽。 - "阴森":形容环境阴沉、寂静。 - "野竹":指生长在野外的竹子。 - "寒":形容词,形容竹子的冷清、凄凉。 - "缭绕":形容山峦或树木环绕的样子。 - "南塘":指南边的池塘。 - "幽":形容词,形容宁静、幽深。 - 窗虚纳翠霭
赠相士黄逸仙 伯乐善相马,一顾增千金。 荀子颇知道,相形先相心。 黄生师唐举,于义尤精深。 取人或渔钓,所遇多缨簪。 嗟我守贫贱,辱子过云林。 未示衡气机,赠以离别吟。 注释: - 伯乐: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 - 增:增加、提高。 - 荀子:儒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 - 取人:选拔人才。 - 缨簪:古代官员的帽子上装饰的丝带和玉坠。 - 嗟:表示感叹。 - 衡气机:衡量人的气度和才能。 -
题内弟吴大使子充墨龙 神龙潜九渊,变化恍难测。 伊谁写真形,一览壮心魄。 淋漓元气湿,惨淡风雨黑。 终当上天门,四海望涓滴。 注释: 1. 题内弟吴大使子充墨龙: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绘墨龙的形象,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之情。 2. 神龙潜九渊:指墨龙隐藏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之中。 3. 变化恍惚难测:形容墨龙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4. 伊谁写真形:是谁能够刻画出墨龙的真实形态? 5. 一览壮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