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龄
诗句释义与译文: 入海浮生汗漫秋,紫皇高宴五云楼。 霓裳曲罢天风起,吹散仙香满十洲。 楼锁彤霞地绝尘,碧桃花发九天春。 东皇近日慵游宴,闲煞瑶池五色麟。 上清仙路有丹梯,影响行人到即迷。 不会无端个渔父,阿谁教入武陵溪。 赏析: 1. 第一首诗“入海浮生汗漫秋,紫皇高宴五云楼。”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海上景象,紫皇在五云楼举行盛宴。这里的“汗漫秋”和“五云楼”都是富有诗意的画面
``` 上清辞五首 上清仙路有丹梯,影响行人到即迷。 不会无端个渔父,阿谁教入武陵溪。 注释: 上清仙路:指的是通往上清仙境的道路。 丹梯:指神仙使用的梯子,象征着通往仙境的阶梯。 影响:指影响或作用。 到即迷:一旦到达,立刻迷失了方向。 译文: 通往上清仙境的道路有着神奇的梯子,它的作用是能够影响和迷惑过路的人。但是,那些没有智慧的人却不知道如何分辨真假,只会被这种假象所迷惑
【注释】 荆溪:指荆江,长江的一段。荆溪夜泊:在荆江口一带停船过夜。 点点渔灯:形容渔船上点亮的灯火如星点一样,闪烁不定。 水烟疏碧:水面上雾气缭绕,一片朦胧。 月胧明:月光朦胧明亮。 惊起鸳鸯:惊起水中的鸳鸯鸟,因为惊动了它们。 采莲船:载人采莲的小船。 过声:船桨划水的声音。 【译文】 点点渔火在夜色中闪烁着光芒,映照出浪花也显得格外清澈。 水面上的雾气使远处的景色变得朦胧不清
注释: 《代边将》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边疆将领在雪夜出征的豪情壮志,以及他们在战斗中英勇无畏、战功赫赫的形象。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边防将士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疆将领在雪夜出征的情景。诗中的关键词有“雪冻”、“阴河”、“半夜风”、“战回狂寇血漂红”、“据鞍遥指长安路”和“须刻麟台第一功”。 “雪冻阴河半夜风”
诗句原文: 汉武年高慢帝图,任人曾不问贤愚。 直饶四老依前出,消得江充宠佞无。 注释: - 汉武年高:指汉武帝年纪已高,思考深远。 - 慢帝图:形容汉武帝对朝政的漠视和随意性。 - 任人曾不问:表示汉武帝用人时从不问贤能与否。 - 直饶四老依:即使有四位老人仍然辅佐。 - 消得江充:意思是江充这样的人再也不会获得宠信。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汉代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帝王形象
注释:天上瑶池覆着五云,美丽的仙鹤与麒麟、凤凰在一起嬉戏。它们不需要再喝人间的水,因为清流已经玷污了您。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仙鹤的优美和纯洁,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世界的不满和厌恶,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
上清辞五首 原诗 本来方朔是真仙,偶别丹台未得还。 何事玉皇消息晚,忍教憔悴向人间。 译文 原本方朔就是真正的仙人,只是偶尔离别了丹台而没有返回。 为什么要等到玉皇大帝的消息才回来?为什么要让我憔悴地来到人间呢? 注释 1. 方朔: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本名“广汉”,字方平,相传为黄帝时人。他以射箭技艺高超著称,后成为道教中的神仙。 2. 丹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感情的把握,以及诗歌的语言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等分析作答。“满城春色花如雪”,是说满城都是鲜花盛开,如同下着雪花一样洁白;“极目烟光月似钩”,意思是抬头远望,只见烟雾缭绕中,月亮弯弯像钩子一样挂在天际。这两句描写了春天满城的美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总是动人乡思处,更堪容易上高楼”,意思是:总是令人动情的地方
【注释】 松萝:松树和萝藤,这里指山中的小径。 藜杖:用藜草制成的拐杖。 前林:前面的森林。 万古兴亡总在心: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兴衰存亡都在心中。 赏析: 首句“门掩松萝一径深”,描绘了山中小路两旁生长着苍翠的松树和缠绕的萝藤,形成幽静的景致,诗人由此推开了门,踏上了这一条幽深的山间小道,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第二句“偶携藜杖出前林”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他手执藜杖,漫步在山林之间
注释:在深夜与张舒交谈告别,听到南楼角又吹来凄凉的风声,天刚破晓鸡鸣之后更添离愁别绪。如何消得这凄惨的思绪?更应该劝酒一壶,以消忧愁。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悲的诗,诗人借南楼下吹来的凄风和晓鸡啼后的分离来表现内心的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