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士谔
【注释】 (1)夜听:在夜晚聆听。琵琶:指古时的弹拨乐器。 (2)三首:本篇是组诗,共三首。 (3)摐金:用金属器具敲击发出的声音。 (4)南枝:南向的树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琵琶来表达作者对人生易逝、年华易老的感慨。 全诗以“夜听”二字点明题旨,写诗人在深夜里听到琵琶声而引发的种种联想和感慨。 第一首的前两句是写听到的琵琶声,“星汉稀”,即银河稀疏,比喻夜深;“重依依”
郡斋读经 壮龄非济物,柔翰误为儒。 及此斋心暇,翛然与道俱。 散材诚独善,正觉岂无徒。 半偈莲生水,幽香桂满炉。 息阴惭蔽芾,讲义得醍醐。 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华夷参吏事,巴汉混州图。 偃草怀君子,移风念啬夫。 翳桑俄有绩,宿麦复盈租。 圆寂期超诣,凋残幸已苏。 解空囊不智,灭景谷何愚。 东菑殆欲芜
【注释】 九剑:指宝剑。盈庭:满庭院。酒满卮:满杯。戍人:守卫边疆的士兵。归日及瓜时:到了瓜熟时节,即夏天的傍晚时分。元戎:主帅。静镇:安定。无边事:指国事。遣:让。营中:营地之内。偃画旗:放下战旗。 【译文】 九把好剑满庭地,酒斟满了杯。戍边士兵归来的日子,正逢夏日黄昏。主帅平静地安定边防,不再为国忧虑,他下令放下战旗。 【赏析】 本诗写守边将士在夏收季节的安居生活。“九剑盈庭”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山阁闻笛:山阁中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 临风玉管吹参差:风吹动着玉制的笛子,发出参差不齐的声音。 山坞春深日又迟:山坞里春天已经很深了,太阳也落得很慢。 李白桃红满城郭:李白的桃花开遍了整个城市;马融闲卧望京师:马融悠然地躺卧在一边,眺望着京城。 赏析
注释: 1. 题松江馆:在松江馆题诗。 2. 津柳江风白浪平:指江南的春天,水波平静,柳树青青,春风拂面。 3. 棹移高馆古今情:船儿摇曳,带着对古往今来的情感。 4. 扁舟一去鸱夷子:扁舟即小舟,鸱夷子指范蠡,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因不满于楚王而弃官隐居,自称鸱夷子。 5. 应笑分符计日程:应笑是指应该嘲笑,分符指分封诸侯,计日程指计划好的时间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莫问华簪发已斑,归心满目是青山。” - 关键词:华簪、发已斑,归心、青山 - 释义: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不再关注自己的华美官服(华簪),因为他的头发已经变白(发已斑)。他的眼中只有那无尽的青山(满目是青山),这表明了他想要回到家乡的决心。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华簪”与“发已斑”,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从繁华到衰老的转变
【注释】 1. 别来:自从你离别之后。 2. 玄鬓:黑发,这里指诗人自己。 3. 无心:没有心思。 4. 帝乡:京城(长安)。 5. 鱼笺:书信的代称。古代写在鱼形的纸片上,因而得名。 6. 秋梦:秋天的梦境。 7. 南塘:即“南塘驿”,是当时著名的驿站。 8. 赏析:此诗为作者离开成都前往江陵时所作。开头两句说自你离别以后,我的乌发也染上了霜雪之白;第三句点明自己无心出帝都长安,因为思念韩少尹
【注释】 掩抑:压抑,低抑。朔云边月:北方的云雾和月亮。想朦胧:形容思绪飘渺。当时谁佩将军印:指当年有哪位将军佩戴军印。蛾眉怨不穷:形容女子因丈夫远征而愁思难解、哀怨无穷。 【赏析】 《夜听琵琶三首》,乐府旧题。此诗以“夜”为线索,写一位女将听琵琶时的感受。诗中女将的琵琶演奏声低沉悲凉,她不禁想起远在边疆的丈夫,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诗人用词简练,却能抓住女将的内心感受
【注释】 破拨:琵琶曲调名。并:和。陇水:指泾水,在今陕西省中部。杏梁:即“画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首句是说弹奏琵琶的声音繁促而恨意已生;次句是说低头敛眉更添哀伤。三、四两句是说听不完那如泉涌流的陇水声;五六两句是说风沙弥漫绕着杏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这首小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越女含情已无限,莫教长袖倚阑干。 诗句注释与赏析 红衣落尽暗香残 - 关键词: 红衣、落尽、暗香、残 - 注释: 此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致,红衣在秋风中逐渐凋零,留下淡淡的香味。 - 赏析: 这句诗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秋日氛围,通过“红衣”和“暗香”的对比,增强了秋天的悲凉之感。 叶上秋光白露寒 - 关键词: 叶上、秋光、白露、寒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