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廓
小妇教鹦鹉,头边唤醉醒。 犬娇眠玉簟,鹰掣撼金铃。 碧地攒花障,红泥待客亭。 虽长按曲,不饮不曾听。 翻译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小妇教鹦鹉,头边唤醉醒。”:描述一位年轻女子教会了鹦鹉说话,每当醉酒醒来时,总是呼唤它。这里的“教”和“唤”展现了女性对鹦鹉的喜爱和教养。 - “犬娇眠玉簟,鹰掣撼金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犬儿在柔软的玉制床席上慵懒地打盹,而鹰则在空中挥动翅膀
下面是对《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的逐句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1. 赏春惟逐胜,大宅可曾归。 - 翻译: 春天里,人们只关注那些令人愉悦的地方和场所,大宅院是否已归还了? - 注释: “惟”表示唯一地,“逐胜”意为追逐胜景,“大宅”指宽敞的大宅院。 - 赏析: 诗的开篇便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中美好景色的极度渴望,而这种渴望似乎只集中在那些能带来愉悦的胜地。这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种风尚
新年高殿上,始见有光辉。 注释:新年在高大的殿堂之上,开始显现出辉煌的景象。 赏析:新年是一年之初,象征着新的希望和机会。在这里,诗人通过“新年高殿上,始见有光辉”这样的描绘,表达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一切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玉雁排方带,金鹅立仗衣。 酒深和碗赐,马疾打珂飞。 朝下人争看,香街意气归。 注释:金雁排列成方阵,像盾牌一样保护着皇帝;金鹅站立在仪仗队里,显得格外威武
【注释】 日高:指太阳升得很高。春睡足:春天的早晨,人们睡得正香。贴马赏年华:把马缰拴在马背上,欣赏春天的美好时光。倒插银鱼袋:把银制的鱼形腰玉佩挂在马背上。行随金犊车:让金饰的牛车跟随自己。还携新市酒:又带着刚从集市上买来的美酒。远醉曲江花:远远地喝着酒欣赏曲江边的花朵。几度归侵黑:几次回家时天色已暗。金吾送到家:金吾门卫护送到家。 【赏析】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共有十首诗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选二) 戟门连日闭,苦饮惜残春。 开琐通新客,教姬屈醉人。 注释:戟门连续多天关闭,为了不辜负这美好的春光,我只好痛饮,尽情享受。 打开锁头让新来的客人进来,我让侍婢把美酒斟满,请他们唱歌给我听。 自己则跳起舞来,在红色的地毯上踏步。 那些与我交往的人都称赞我的才华,说我一生都不会辜负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长安的所见所想。“戟门”即宫门
【注释】 游市:在市集上游玩。慵骑马:懒得骑马。随姬:随从的女子。入坐车:进入马车。楼边:指高楼的旁边。听歌吹:听歌吹奏。市钗花:买簪戴的花饰。乐眼:开心快乐的神情。畏日斜:害怕太阳西下。苍头:奴仆。来去报:跑来跑去报信的人。饮伴:陪酒的朋友。倡家:妓院。 【赏析】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组诗作品,共有十首。此为其中第一首。这是一首描绘长安青年男女放荡生活的作品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镜听词: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特定时刻通过镜子听取消息的诗歌。 2. 匣中取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昔时长著照容色,今夜潜将听消息。 - “匣中取镜”指的是取出藏在匣中的镜子;“辞灶王”可能指的是告别灶神,即传说中的守护家庭和厨房的神灵,因为灶神通常与家庭事务相关联;“罗衣掩尽明月光”形容罗衣(可能是古代的一种装饰物或服装)遮住了月光。 -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战鼓惊沙恶天色,猛士虬髯眼前黑。 - 战鼓:指战争时擂响的战鼓,象征着紧张和激烈的战斗氛围。 - 惊沙恶天色:形容战场环境恶劣,沙尘滚滚如同恶日一般。 - 猛士:指英勇善战的士兵,这里的“虬髯”形容其相貌威武。 - 虬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胡须,这里用以形容战士的勇猛和英姿。 - 眼前黑:比喻视线模糊,可能是由于硝烟或是紧张的战斗导致的视觉暂时受阻。 2.
【注释】 遨游:漫游。携艳妓:带着美丽的妓女。艳,指年轻貌美的女子。装束:打扮。似男儿:像男子一样打扮。杯酒逢花住:喝酒的时候遇见了花儿,停下不走。笙歌簇马吹:笙箫鼓乐簇拥着骏马,一起演奏。莺声催曲急:黄莺的叫声催促乐曲快些结束。春色讶归迟:春光让人惊讶地推迟归期。不以闻街鼓:不因为听到街上打更声(报时)而停止。华筵:华丽的宴会。待月移:等待月亮西下再走。 【赏析】
注释: 1. 好胜耽长行,天明烛满楼。 - “好胜”表示对胜利的追求和渴望,“耽长行”表示喜欢长时间的旅行或探险。“天明烛满楼”描绘了夜晚结束,天明时灯火通明的场面。 2. 留人看独脚,赌马换偏头。 - “留人”可能是指主人挽留客人,“看独脚”可能是指在某种竞技或游戏中,有人独自表演某种技能,或者是一种挑战。“赌马换偏头”可能是指通过赌博或比赛来改变自己的状态,例如赌马可以让人赢得奖品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