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蟾
诗句原文: 高树临溪艳,低枝隔竹繁。 何须是桃李,然后欲忘言。 拟折魂先断,须看眼更昏。 谁知南陌草,却解望王孙。 译文: 在溪流旁的高树上,梅树的花朵鲜艳夺目;而低垂的树枝上,则是翠竹繁茂。 为何必须等到桃花和李花盛开,才能忘却言语呢? 想象折断梅花,魂魄都会断裂;再看那眼前的景色,眼睛也会感到更加模糊。 谁又能想到,路边的小草,竟然也能望着远方的王子。 赏析:
商岭东西路欲分,两间茅屋一溪云。 师言耳重知师意,人是人非不欲闻。 注释: 1. 商岭:指商洛地区的山脉,这里借代商州的山岭。 2. 两间茅屋:形容房屋简陋,只有两间。 3. 一溪云:形容溪流旁云雾缭绕的景象。 4. 师言耳重:意思是老师的话听得很清楚,因为耳朵里反复响起老师的教诲。 5. 人是人非:指的是世事变迁,人事不同,这里用来形容世事沧桑,人事变化无常。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寺庙环境的诗
一竹横檐挂净巾,灶无烟火地无尘。 剃头未必知心法,要且闲于名利人。 注释: 1. 竹:竹子 2. 横:横向 3. 檐:屋檐 4. 挂:挂着 5. 净巾:清洁的布巾 6. 灶:炉子 7. 无:没有 8. 烟火:烟雾 9. 地:地面 10. 无尘:干净 11. 剃头:理发 12. 未必:不一定 13. 知心法:懂得内心的修行方法 14. 且:暂且 15. 闲:空闲 16. 于:对于 17. 名利人
《上元》 举烛光才起,挥毫势竞分。 点时惊坠石,挑处接崩云。 辞异秦丞相,铭非窦冠军。 唯愁残焰落,逢玉亦俱焚。 注释: 1. 举烛光才起:点燃蜡烛后刚刚亮起。 2. 挥毫势竞分:挥动毛笔的气势如同分开了两条道路。 3. 点时惊坠石:写的时候,墨水突然从笔尖落下,好像石头一样。 4. 挑处接崩云:挑出的地方就像乌云一样聚集起来。 5. 辞异秦丞相:用辞章不同于秦朝丞相李斯。 6. 铭非窦冠军
【注释】 上元:唐时元宵佳节,称为“上元”。 多宝神光动,生金瑞色浮:形容灯火辉煌,光彩夺目。多宝,指佛家所信奉的宝物;瑞,祥瑞。 照人低入郭,伴月夜当楼:灯火在夜色里显得更加迷人,它照亮了小城,也辉映着夜空中的月亮,与它相伴,仿佛是它的陪宾。 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点燃火把去驱赶野兽,是为了得到食物和木材。 夜阑陪玉帐,不见九枝留:夜晚降临,我陪伴在华丽的帐篷旁,却没有看到那九个枝头的花朵。
注释:渭水秦川在视线中显得格外明亮,希仁(李汤)为何诗思如此淡泊。只应该学习到虞姬的夫婿那样的书字才能记录下姓名。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题名诗,诗人通过描写长乐驿的景象和李汤少诗情的情况,表达了他对李汤的期望。渭水秦川在视觉上给人带来清新明亮的感觉,而李汤却缺乏诗性,这让人感到有些失望。但是,诗人也看到了李汤的潜力,他希望李汤能够像虞姬的夫婿一样,有卓越的书字技艺,这样才能记录下自己的姓名
【注释】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有观灯赏月、吃汤圆的习俗。上元,指正月十五,也泛指元宵节。 新正:正月初一,农历新年刚过。 圆月夜:满月之夜。 尤重:特别重视。 看灯时:观赏灯会的时候。 累塔:堆积的灯彩。 沙细:灯光照得非常明亮。 成文:书写的文章。 笔迟:写作或绘画速度慢。 归牛疑燧落:比喻时间过得很慢。归牛,指牛群归来。燧,古代用来烧火取热的土块
石门迥接苍梧野,愁色阴深二妃寡。 广殿崔嵬万壑间,长廊诘曲千岩下。 静听林飞念佛鸟,细看壁画驮经马。 暖日斜明螮蝀梁,湿烟散幂鸳鸯瓦。 北方部落檀香塑,西国文书贝叶写。 坏栏迸竹醉好题,窄路垂藤困堪把。 沈裴笔力斗雄壮,宋杜词源两风雅。 他方居士来施斋,彼岸上人投结夏。 悲我未离扰扰徒,劝我休学悠悠者。 何时得与刘遗民,同入东林远公社
贞机澹少思,雅尚防多僻。 揽葛犹不畏,劳形同处瘠。 头焦讵是焚,背汗宁关炙。 方欣见润础,那虞悲铄石。 道与古人期,情难物外适。 几怀朱邸绶,颇旷金门籍。 清奥已萧萧,陈柯将槭槭。 玉律诗调正,琼卮酒肠窄。 衣桁袭中单,浴床抛下绤。 黎侯寓于卫,六义非凡格
渭水秦川拂眼明,希仁何事寡诗情。 只应学得虞姬婿,书字才能记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