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跂
金陵的百姓们饱受赋役之苦,连年饥荒,生活十分困难。庆幸的是东周和西周、齐等国都还富足,能够支援我们。 济水上游忽然传来千骑兵的消息,襄城被叛军攻陷,七位大臣被杀,形势十分危急。 晋阳宫的铜驼被雨淹没,昭陵的铁马也因为风而发出嘶鸣声。 我虽然蹭蹬归来,但内心还是充满惭愧与羞愧,只好再次涂泥,继续做官。 注释: 1. 白头:指白发苍苍。充赋:承担赋税,指为官府服劳役。长饥:长期饥饿。也幸:庆幸。 2
【注释】 过:经过。蔡一卿:作者的朋友,名不详。故居:旧居。斋:书房。 始觉:这才觉得。山阳:地名,今属江苏。哀:哀伤、悲凉。 心似:好像。去年:去年的秋天。病酒:喝醉酒。卧:躺。他僧舍:和尚的住处。未归来:还没有回来。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友人故居作客期间所作。 首句说:空寂的书房里,客人来了,鸟儿也飞回巢中,才感觉到山阳那支笛子发出的悲凉哀曲。 次句说:诗人才发觉,原来这山阳的笛声
秋风天子阿娇时,蜀客风流入梦思。 携得远山图谱在,篇终特与写长眉。 注释:秋天的风从长安吹到了阿娇那里,蜀地的客人被风吹入梦中思念故乡。手里有一幅远方山川的图谱,文章结束的时候特别要写下长长的眉毛。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阿娇”和“蜀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阿娇是汉武帝刘彻的女儿,本名陈娇,汉武帝刘彻为了取悦她,改名为阿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怀念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来填写,最后给出赏析。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因此考生在解答时,要先把诗句分成句子。第一句是“江城月动长潮时,乌鹊惊飞乍着枝”
诗句释义: 1. “三年泪洒犬羊天”: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三年的回顾与感伤,"泪洒犬羊天"形容在犬羊星下流下了眼泪,暗示着悲伤和哀愁。 2. “岁籥浑如劫后看”:“岁籥”通常指代年历或时间的象征,这里指的是过去的岁月。"劫后看"则意味着在经历了重大灾难或变故之后重新审视。 3. “奉祀岂谙新蜡腊”:这句表达了对古代祭祀仪式的无知或不熟练,"新蜡腊"指的是新的祭祀用品或者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作,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及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第一句“小儒炎午未知公”中“小儒”指的是杜甫,“炎午”即盛夏;“公”,指文信公,即韩愈。这句诗意思是:在夏天的烈日下,我还不认识您,不知道您的高才。 第二句“留虏依稀测此胸”的意思是:我对于吐蕃入侵的情况,还模糊不清,心中没有底。
乱后,二虎贪饕震鼓鼙,一门杀掠到旄倪。 秦膺金策天何醉,晋觅花源地已迷。 野蓼轩窗杨柳暗,夕阳村巷鹧鸪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通过对比秦晋两朝的兴衰,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如野蓼、杨柳、夕阳、鹧鸪等,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同时,诗人以“乱后”为题,寓意深远,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以及人们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的翻译 风寒 林战飘风霹雳奔,推云拥雾日西昏。 质衣换得行三返,握粟沽来止一尊。 吷吷吹窗灯欲灭,蓬蓬冲屋瓦频翻。 明朝阴雪晴霜冷,不是高人也闭门。 译文: 风寒 林中战栗,风吹雷鸣;乌云遮日,天色昏暗。 换下旧衣,步行三回;沽酒买醉,只为一时欢娱。 吹破窗户,灯火将熄;屋顶瓦片,随风翻滚。 明日必将有阴雪降临,寒气逼人,恐怕无人敢开门迎客。 注释与赏析 1. 林战飘风霹雳奔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读文信公集二首》。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倾厦谁能一木支,科名虽蚤幸权迟。 “倾厦”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太小,无法支撑整个大厦。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科名”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功名,“蚤”是早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早些年取得了功名,但后来发现权力的分配并不公平,自己只能得到很少的权力。 两山雅构方投老,万死余身更出师。
秋日,与史子裕沽饮于东村。次回忽至 店依乔树邻官路,路上人多识醉翁。 那管脱巾头共白,只怜对酒叶偏红。 樽边篱落生凉影,林外风烟积暮空。 不是此流南巷客,深村谁肯远相从? 注释: 1. 秋日,与史子裕沽饮于东村。次回忽至:秋天的一天,和史子裕一起在东村喝酒,喝完后突然回来了。 2. 店依乔树邻官路:酒馆建在一棵大树旁边,靠近公路行驶的地方。 3. 路上人多识醉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