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浙
【注释】 青镜:指铜镜子。“自”字原为“自己”解,但此处是反用其意。两鬓:指人的两侧头发。秋来:一作“年来”。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友人赠送了一幅小像给作者,作者以“惠山小诗谢之”的诗酬答。此诗首句写自己因年老体衰,照见自己的倒影,不免感到悲凉;次句写友人赠画,并请他先睹为快,也暗含对友人的赞美之意。三四两句则写自己孤苦零丁,年老体弱,鬓发苍苍,不禁有身世之感。全诗言简意深,含蓄蕴藉。
【注释】芙蓉:即荷花。 “草堂”二句:意指诗人在草堂中,看着芙蓉花盛开,想到远方的游子,心中不免生出对远行之人的牵挂。 “卷帘”二句:诗人看到月上芙蓉影,联想到送别的场景,便觉得这是一幅人间最美的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思念和感慨。诗中描绘了诗人在草堂观赏芙蓉花的情景,以及他因思念远行的人而感到孤单的心情。当明月升起,月光洒在芙蓉花上的时候,诗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春来感事:春天来了,感慨时事。 乱纷纷:指战乱纷起。 恶少横行动作群:凶横残暴的小人猖獗横行,祸害百姓。 赖得黄堂贤太守:幸亏有位贤能的太守。 隐然威望压江氛:隐隐约约的威严威慑了长江之滨的氛气。 【赏析】 《春来感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春天。当时唐肃宗正想收复长安,但朝内一片混乱,宦官、藩镇、地方官吏互相勾结,争权夺利。作者在成都草堂闲居之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考德久崇钦世业, - 考德:考查德行。 - 久崇:长时间地尊崇。 - 钦:尊敬、仰慕。 - 世业:世代传承的事业。 - 整句意为:长久地尊崇并尊敬世代相传的德行。 2. 抡材端合应时须 - 抡材:选拔人才。 - 端合:恰当、符合。 - 应时须:顺应时代的需要。 - 整句意为
友人惠山中小诗谢之 疏屋高檐两角垂,山中新制倩谁为。莫言软熟无刚操,试著龙山到耐吹。 注释:在惠山的一个小院子里建了一所房子,屋顶低而檐高。这是山中新建的住所,请人帮忙建造。别认为我太软弱没有刚毅的精神,试着住进龙山去经受风雨的洗礼吧。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惠山小院子里所建的新居,以及他在这座新房里的感受。诗的前两句通过“疏屋”和“高檐”的形象描写,展现了这座新居的独特之处
【注释】 芙蓉花发暗柴门:指诗人看到满地的芙蓉花,想到自己离开故乡已经很久。几日相看出村:几日来没有看见出村的路。地远清溪童更懒:由于路途遥远,孩子更懒得去挑水。自留盆水饷花根:留些水给花喝。 【赏析】 诗中“自留盆水饷花根”一句,是说留些水给花喝。而“清溪”,是指作者的家乡所在地。 首句点题,写芙蓉开得正旺盛,映衬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二句写出门时,因为离家已久,一时还认不出家门了
诗句原文 野夫持男易斗粟,低鬟旧衲破裙红。 生男不如生女好,愁杀杜陵头白翁。 译文解释 1. “野夫持男易斗粟,低鬟旧衲破裙红”:描述老农手持斗粟(即粮食),身着破旧的裙子和红色的头巾。这里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老农民在困难时期的艰辛生活状态。 2. “生男不如生女好,愁杀杜陵头白翁”:表达了对生育男孩不如生育女孩好的悲观看法
诗句原文: 欢情旧事空回首,死别生离愁奈何。 译文注释: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民饥时期老农对过去欢乐时光的回忆和对死亡离别的悲伤。 赏析: 朱浙的《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通过描绘农民面对饥荒时的无奈生活,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生存困境。诗中,“欢情旧事空回首”反映了老农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但现实的苦难让他们只能默默承受
【注释】 寄:寄托。行津:渡口。麦舟:即“扁舟”,小船。何轻易:怎么轻易得来? 【赏析】 这是一首怀才不遇的诗。首句写自己寄身异地,飘泊不定;颔联写远行无定处,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渡口;颈联写自己的抱负和对今人的不满,认为他们未必有古人高尚的品德。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的飘零漂泊之苦。开头用“数口”二字表明自己家人口多,而寄居之地又是海滨,所以生活艰难,处境孤苦。“数口”是说家中人口多,不是只有两口人
注释: 题三洲章先生小景:这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三洲章先生居住之地的宁静与美丽。 海上丹山碧树村,依稀风景似桃源。在遥远的海上,有一座被丹砂染红的山峰,山下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村庄。这里的风景宛如人间仙境,让人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中。 春深古路无来往,负崦人家静闭门。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条古老的道路上没有人来往,只有那些隐居山林的人家静静地关门闭户,过着平静的生活。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