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浙
【注释】 为:给。谭二府:作者的堂叔,名不详。乃:你。祖母节孝卷题:为谭氏祖母节孝的诗文集题写序言或跋语。 茑萝:一种蔓生植物,常依附在长树上,比喻夫妇关系亲密。结发:指古代成年礼。契阔:指夫妻离别。燕尔:指夫妻恩爱的欢乐时光。未三春:没有三年。诀别:分别。何太早:为什么太早了。谈笑:欢谈笑语。重泉:深水潭。一死复何道:一旦死了还有什么道路可走? 所念乳下孤,咿嚘守襁褓:我想念年幼的婴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一首咏怀诗。“爱材匪不长,植志非不强”二句,诗人以“长”“强”来比喻自己的才德。“鲜君心地好,皎如秋月光”二句,写君王的美德像秋天的月光一样皎洁、清朗。“流辉天汉旁”,写君王的美德光芒四射,普照天下。“如何独不见,千载令人伤”,是诗人对当时黑暗政治的强烈控诉。 【答案】 译文: 爱才的人并不短命,树立志向的人并非不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奉饯黄君之南游》。 译文: 阴沉阴雨天不开朗,蒙蒙细雨刚停歇。 百姓厌恨这闷热潮湿,出行的人心怀壮志出发。 询问你此行要去哪里,被贬谪戍守在南方。 朝廷事务有期限限制,山川遥远让人望不到尽头。 亲朋好友突然分离了,骨肉兄弟各自东西。 太夫人堂上白发如雪,扶杖送别出门泪满衣。 回头望着心肠百结,生世逢逢太平盛世。 登朝入仕俨若簪笏,覆庇苍生如同日月。 非没有顺从的心意
【注音】:wǎn hòu zhāi shī 【释义】:这首诗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它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情感。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译文】:忽然收到了泥金的消息,我的喜悦之情可以知道。消息是通过别人传来的,因为路途遥远,可能会让人产生疑惑。游子竟然不回,就像浮云一样向南飞驰。谁料想我们过去的离别,竟是永远的分别。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项表述中关于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的重点,然后逐项加以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全诗逐句释义,并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 “草堂前芙蓉正吐口占数绝为别”:我住在成都草堂时,门前有一株荷花,盛开着。我写下了这几句绝句作为留别的纪念。草堂:杜甫在成都所建的草堂,是当时诗人寓居的地方
【注释】 闲爱清宵长老畏白日速羲和无停鞭流光双转毂馀生知几何抚景胡不乐蜗涎足自濡人心苦不足良宵成独游皓月当秉烛 闲爱:喜爱,欣赏。长老:指时间漫长、年华老去。 畏:担忧,害怕。 白日:白天。 速:快。 羲和:古代神话中负责太阳的神。 无停:不停歇。 鞭:鞭策。 流光:流逝的时间。 双转:来回转动。 毂:车轮的中心轴。 馀生:剩余的生命。 知:算。 抚景:赏景。 胡不:何不? 乐:快乐。 足:满足
【注释】十摺:折叠。还:归还,这里指裁剪。一幅裁:一副卷帘图。卷舒妙理:卷舒的巧妙道理。《列子·汤问》中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之,伯牙鼓琴而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如流水。’”意思是说,伯牙弹琴,志趣高远,他以为那高山就是高山;锺子期听了,以为那高山就是高山。后来“高山流水”成为知音的代名词。这里比喻友人赠诗的妙处。卷舒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亮。不可负:不可以辜负,即不要辜负。良宵:美丽的夜晚。暮夜:傍晚。招寻:邀请。芳涧:芬芳的溪流。心赏:内心欣赏。悠然:悠闲自得。 【译文】 明月高悬夜空,皎洁无瑕,我不愿辜负它的美好。这美好的夜晚也使人感到珍贵。没有邀请朋友来一起赏月,独自一个人在芬芳的溪边漫步。月光洒在我的身上,影子落在我的前面。踏着月光弄清影,内心欣赏方觉悠闲自在。 【赏析】
草堂前芙蓉正吐口占数绝为别 天付秋花一种奇,草堂清淡正适宜。 三春桃李虽多态,曾是秋风几度吹。 译文: 天赐秋花一种奇特之美,草堂之清雅恰如此般。 三春的桃花和李花虽然繁多姿态,但曾受秋风多次吹拂。 注释: 1. 天付秋花一种奇:指天赐予了秋花一种独特的美。 2. 草堂清:草堂的清新宜人。 3. 三春桃李:春天时桃花和李花盛开的景象,常代表生机盎然。 4. 曾:曾经。 5. 秋风几度
【注释】 草堂前芙蓉正吐,我在这里写下几首绝句以作别 楚地吴山未了因,匆匆魂梦客边身。 拒霜已是何年种,刚得今朝作主人。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蜀中的眷恋之情。 “草堂前芙蓉正吐”起笔即写眼前景物,写芙蓉初开,生机勃勃。次句承上启下,点明诗人来到草堂的时间和心境。 三、四两句是全篇的重点。诗人面对眼前景色,不由想起故乡。“未了因”,指尚未结束的羁旅之愁。“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