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
译文 春雨润湿了泥土,几声黄鹂的啼声回荡。淮水之畔春风荡漾,夕阳斜照长干西岸。 马儿奔腾在大道上,看斗鸡者围成圆圈。今夜酒楼里歌声悠扬,月色升起时奏乐声起。 注释 - 细雨湿春泥:春雨细腻如丝,滋润着大地,使得春天的气息更加浓厚。 - 流莺几树啼:黄鹂鸟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声音清脆悦耳。 - 东风淮水曲:春风拂面,带着淮河流域的曲调,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落日长干西:夕阳西下
注释: 1. 过林子丘茂之兄弟新居:拜访林子丘茂和他的兄弟们的新家。 2. 虽然不出郭,幽僻似郊墟:即使不从城门外走,也像郊区一样安静。 3. 兄弟无余业,闭关好读书:兄弟们没有多余的事情做,喜欢闭门读书。 4. 取山开北牖,留月广前除:在北窗取山为景,让月光洒满前院。 5. 赖有曹评事,常过问索居:幸好有曹评事经常过来看顾并询问我的情况。 赏析:
注释: 薄暮投君宿,维舟先问邻。 村烟寒结屋,山犬夜欺人。 居以违时僻,交因远至亲。 萧萧松月满,款客不妨贫。 译文: 傍晚时投宿于你,首先向邻舍打听情况。 村庄的烟雾在寒冷中凝结成房屋,山间的犬儿在夜里欺负行人。 居住地与世俗隔绝,交往的人来自远方。 夜晚松林间明亮的月光洒满庭院,款待客人不计较贫穷。 赏析: 此诗为作者与范汭过从甚密,相知相亲之作。首联“薄暮投君宿
正月十三夜同王若观伎共用来字 释义: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正月十三夜晚与朋友相聚,观看歌舞表演的情景。 译文: 倡楼装饰着华丽的帷幔,乐曲急促地演奏着,人们争相举杯畅饮。 花香和衣服的香气相互争艳,月亮的光辉映照着烛火。 舞者们轻盈地旋转,仿佛雪花落在雕砌的台阶上;歌声飘落,宛如绮窗上的梅花纷纷落下。 尽管舞姿优美,歌曲美妙,但还期待着三五之夜的到来,继续欢聚。 注释: 1. 正月十三夜
诗句释义 1 瓢笠高悬壁 - 使用瓢和笠来遮挡阳光或风,这里可能表示隐居的生活状态。 2. 交游久绝踪 - 表示与外界的交往已经断绝。 3. 门生当径草 - 门生在路边长出了野草,暗示了无人照看,生活条件艰苦。 4. 窗度隔城钟 - 窗外传来的钟声似乎被城市隔绝了,给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5. 野老期看竹 - 年老的农夫期待着竹林中的宁静。 6. 山僧就结冬 - 山里的和尚准备过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写初春景色,“蕙光”指兰花的香气;“草色”指花草的颜色;“钗梁艳”指女子头上插着的鲜花;“裙简”指女子的裙子。“怜双”、“畏只”写出了人物的情态。“羞人”指害羞的人。“蓄笑迎”指准备笑着去迎接。“梅将柳”指梅花和柳树。“将”即“和”。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今宵愁转剧,赖子倍情亲。 聚饮怜家庆,分欢念旅贫。 春添垆气暖,梅照烛花新。 共惜须臾别,明朝隔岁人。
高台望若仙,出色异人妍。 南市重围压,东方千骑联。 衣边浮日彩,髻上惹春烟。 更恃众怜意,归娇女伴前。
园亭临浦口,门巷暝烟深。 池岸波新浴,花溪草乍侵。 云来窗上湿,月过树边阴。 谁谓留吴客,余将起越吟。
房栊花色色,池馆月盈盈。 古服仍椎髻,新妆忽曼声。 闻香方觉笑,辨佩即知名。 上客莫言醉,分歌缓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