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
晚投黄龙寺慧宗上人房几处禅林聚似村,岭头风雨涧头昏。 千枝灯影僧初放,一派经声客到门。 注释: 【释义】 几处是说有几座寺庙,禅林是佛教寺院,聚似村说明它们像村庄一样聚集在一起,显得非常安静和祥和;岭头是山岭的顶部,风雨是指天气变化多端,涧头指山间的溪流,昏暗是指天气阴沉,看不清东西,千枝灯影指的是寺庙里的灯光,在黑夜中闪烁,僧初放表示僧人刚刚开始点亮灯火,一派经声指的是寺庙里的诵经声音
【注释】 登天台峰宿:宿即住宿,指游览。 萝磴松崖几百层:形容山路险峻。萝磴,藤萝缠绕的石阶。松崖,山崖上长满松树。几百层,形容山高。 猱攀鱼贯始徐登:猴子攀援,鱼儿游动,形容攀登艰难。猱,指猿猴。攀,指攀援。鱼贯,指像鱼一样成串。始,开始,指开始攀登。徐,缓慢。 昨朝望处今宵歇:昨天傍晚看见的地方,今天夜里就休息了。 岩下云埋入定僧:山岩之下,云雾缭绕遮住了入定的僧人。 【赏析】
诗句释义: 1. 路绕鸾溪去复回 - 描述了一条曲折的山路,环绕着鸾溪。 2. 鹅池闻说右军开 - 在鹅池听闻有著名的书法家右军(王羲之)在此开笔。 3. 山僧相遇衣裳湿 - 描述山中的僧人与诗人相遇时,由于瀑布水气蒸腾导致衣襟湿润。 4. 双剑峰头看瀑来 - 站在双剑峰上观看瀑布从天而降的景象。 译文: 蜿蜒的道路绕过鸾溪又回转,听说这里有个右军(即王羲之)在此挥墨。 山中遇见一位僧人
湖女二三月,相将戏水涯。“西湖子夜歌八首其二”中的诗句大意是:三月的西湖,女子们在水边嬉戏游玩,她们在新的堤岸欣赏杨柳,在旧的堤岸欣赏桃花。这里的“新堤”“旧堤”指的就是湖边的堤岸,而“看杨柳”“看桃花”则描绘了西湖春日里的美丽景色。以下是对这首诗更深入的理解: 1. 诗词原文与译文 - 南峰望北峰,如欢又如侬。 南峰和北峰相对望,就像欢乐又像我。 - 何当云雾合,两峰作一重。 等到云雾汇聚
鹫峰寺寄友人 }水漫长桥深复深,寺门花密柳阴阴。 寻余只在莺声里,不听莺声何处寻。 注释: - 水长:水流淌得非常长,意味着桥很长。 - 桥深复深:形容桥的深度非常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 - 寺门:指寺庙的大门。 - 花密:花朵密集。 - 柳阴阴:柳树成荫,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译文: 在这座古老的寺庙中,水流淌着长长的桥,桥下是一片深邃的水世界。寺庙的大门前,盛开着密集的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此题中,“昨夜秦淮春水生,朝来合岸有波声”是说:昨夜秦淮河的水涨了起来,今天早晨,河水拍打着岸边,发出阵阵波声
【注释】 杨柳:柳树。河桥:水路桥梁。喻应益:人名,这里代指作者的朋友。言别:说话告别。留君:挽留您。且过:姑且度过。花时:春季。泛:泛舟。青溪:地名,在陕西周至县西,为渭河支流。曲曲春:曲曲折折的春天。 【赏析】 这首小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暮春之时。诗人当时在长安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朋友喻应益从南方来到长安与诗人相聚,两人同游曲江池边。诗人送友人到河边
《西湖子夜歌八首其二》是明代诗人吴兆的作品,下面将逐一解释诗句并附上必要的注释: 1. 译文: 悔寄孤山梅,悔折断桥柳。 两地本无情,郎心那得久。 2. 注释: - “悔寄孤山梅”:后悔把孤山上的梅花寄给了对方。 - “悔折断桥柳”:后悔折断了横跨湖面的桥梁上的柳枝。 - “两地本无情”:两地原本就不存在感情。 - “郎心那得久”:你的心意怎么能长久呢? 3. 赏析: - 情感表达
【译文】 腊月的寒潮冻得铁瓮城水不流,云阳城里风雪交加使人愁。 旅途中我的心情与年岁不同,暂缓归程一天在江上划舟游。 【注释】 残腊:即腊八节。 阻:被阻挡、阻止。 云阳客舍:指作者在云阳(今重庆市云阳县)的旅店。 寒潮:冷气。 铁瓮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相传为汉魏时的铁门城,又名洛口城。 不流:不流动。 “风雪旅人”句:诗人自喻为风雪中的旅人。 客心:客人的心绪,指作者自己的心情。 争急
【解析】 此诗是诗人拜访友人而不得的抒情之作,表达了诗人的失落与惆怅之情。“闲寻芳草到门迟”,写诗人来到沈逸人家门时发现主人已出门,只好失望而归。“云水无心本不期”,用云、水无心出没自然,比喻自己无意与人相遇,表现了诗人的悠然自得之情。“枕畔残书犹自在”,以书为伴,表明了诗人虽未遇到知音,但仍有读书的雅兴和情趣。“主人出户未多时”,既写出了诗人在门外徘徊的时间之长,又表现出诗人对沈逸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