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熊
注释: 行边 六月都山雪未消,胡儿牧马傍山腰。大宁城阙花如锦,何日看花醉碧霄。 译文: 六月的都山还没有融化的积雪,胡人牧马在山腰。大宁城的宫殿就像锦绣一样美丽,什么时候才能沉醉在碧霄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诗人借景抒怀,以“行边”为题,表达了对家乡和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两句“六月都山雪未消,胡儿牧马傍山腰”,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北国风光图。六月时节
【解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诗人任左拾遗。诗人在长安时曾与高适同登蓟北楼,有“万里不可期”的感慨,后因事被贬为岳州司马,故有“行边”之作。诗中“和戎”指用武力平定边境少数民族叛乱。 【答案】 译文: 如云的骠骑将军列阵于辕门,烽火那堪动至尊心。 如果真能以和戎为上策,请让一曲琵琶奏出战功之音。 注释: 行边:即《行营曲》,是唐代流行的一首军歌。行边,就是行军作战的意思。
【注释】 凌江:指长江。 一派:指江河之水。自何年:从何时开始。 水木:指树木、花草。悠悠:形容流水不息的样子。遍谷川:流遍山川。 冠裳:这里泛指官服。通:通达,通行。上国:京城或国家。耒耜(lěisi):农具,一种翻土的铁制工具。列:排列。腴田:肥美的田地。 豳风咏:指诗经中的《豳风》,《豳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多描写农事,也多写周代宗法社会的情况,所以此处指宗法社会的风俗教化作用
【注释】 题:写。福清县署:指福州市的福清县,今属福建。大人:旧时指高级官吏。 游天外:遨游于天地之外。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在广阔的天地中仰望天空,觉得天空更加宽阔;在高山上俯视大地,觉得大地也更高了。可见,人的眼界越宽越长,看到的景物就越广阔。诗人以开阔、高远的意境来表现“大人”的气度。 诗的后两句是说:大人的眼光能够遨游于天地之外,看到那些飘浮的云彩和鸟兽的羽毛
海珠 谁把摩尼珠,掷向沧溟里。 皎皎镇江城,至今潮不去。 注释: 海珠:南海中的珍珠,传说是一颗巨大的宝珠。 是谁把它扔在了沧海之中? 明亮的镇江城啊,它就像那颗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辉,即使海浪滔天,它也依然不肯退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海上画面。首句“谁把摩尼珠,掷向沧溟里”就提出了一个疑问,是谁将这颗珍贵的珍珠抛入大海的呢?这里用“摩尼珠”来指代这颗巨大的珍珠
注释:夜晚在山营中过夜,秋露寒冷,月亮挂在山边,角声已残。五更时分听到号角声,报告捉拿了敌人,起床拂掉刀上的霜,骑着紫色鞍马出发。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边疆将士戍守生活的诗作,描绘了他们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的忠诚和牺牲精神。首句描绘了夜晚在山营中的过夜情景,秋露寒、月边角声残,表现了环境的艰苦;颔联“五更报道擒生去,起拂霜刀据紫鞍”写五更时分听到号角声,报告捉拿了敌人,起床拂掉刀上的霜
【译文】 山谷口重重地隐藏着上方,诸天钟磬自能发出铿锵之声;玉虹双注,从云壑飞来,锡杖孤飞,越过石梁。穿洞燃灯,忘昼白;盘崖呼酒,傍昏黄。卧龙寂寂空潭里,赤手甘霖望渺茫。 【注释】 1.谷口:即“山口”,指山洞入口处。重重隐上:指山洞重重,隐藏在山口之上。 2.诸天钟磬自铿锵:指山上的钟声和磬声,清脆悦耳。 3.玉虹双注:指天上的彩虹,像两道彩练一样垂挂在山谷中。 4.锡杖:佛家用语,指法器
过梅岭 连年书剑过梅山,山上梅花识客颜。 缥缈洞云元不改,驰驱人世未应闲。 为文敢谓堪题柱,建节宁夸独出关。 为语峰头旧猿鹤,肯将名利扰区寰。 注释: 1. 连年书剑:形容多年奔波,忙于读书和做官。 2. 识客颜:识别客人的容颜。 3. 缥缈:形容山峰高耸入云,隐约可见。 4. 元不改:原本就没有什么改变,原指山中云雾缭绕,时隐时现,与世隔绝,不与人世间的事物有关联。 5. 驰驱:形容奔走忙碌。
蓟门 春风策马蓟门游,山色崔嵬护此州。 十二云屯喧鼓吹,寻常虏骑灭旄头。 新编士卒开农亩,旧控关河列戍楼。 共说圣朝事干羽,渔阳战垒已成丘。 注释: 蓟门:指蓟县的城门,即今北京城北门,古称渔阳郡。 策马:骑马奔驰。 山色崔嵬:形容山势险峻、高耸。 十二云:指十二星宿。 喧鼓:擂鼓助威。 平常:普通。 牧田:放牧牛羊的地方。 戍楼:瞭望敌情的烽火台。 干羽:古代用来象征帝王的权杖和羽毛
瑶石山房 巨壑俄然浸碧螺,凌空怪石倍嵯峨。 欹悬鸟道春浮浪,曲泛鸥汀月在波。 沧海但馀双白眼,烟溪未少一青蓑。 无心只怕矶头水,流出桃花事更多。 注释:瑶石山房:诗人的住所。 巨壑俄然浸碧螺:巨大的深谷突然被碧绿的水流填满。 凌空怪石倍嵯峨:高耸入云的奇石更加峻峭。 欹悬鸟道春浮浪:倾斜悬空如同鸟巢的小路上,春天的水波荡漾。 曲泛鸥汀月在波:弯曲地流淌着,月光映照在江面上。 沧海但馀双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