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濂
这首诗描绘了吕公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名利的轻视。 首句“窈窕吕公洞”,描写了吕公洞的幽深曲折。“逶迤玉泉侧”则描述了玉泉流经吕公洞的景色。 第二句“涧流缅松门”,描绘了涧流旁的松树林。“石梁亘云壁”则描述了横跨在两座山峰之间的石桥。 第三句“始入日匿影”,描写了进入洞穴后阳光消失的情景。“徐转天漏白”则描述了随着光线的变化,天边的云彩逐渐变得明亮。
注释: 石窦:石洞。石窦海眼通,指石洞的海水与大海相通。乳泉四时泄:指石洞口有一股四季不断流淌的泉水。仰睇杳而深:形容石洞高峻深邃。谁剜翠屏裂:是谁将翠绿山屏凿成石洞?青噀千峰云:青色水汽喷向千座山峰。白含万年雪:白色水汽含有万年积雪。膏砂原异窍:岩石上的泥泞和沙土本来是不同通道。鸟鼠或同穴:小鸟和老鼠有时也共用一个洞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山水诗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佛舍利石的来历。前两句写佛舍利的来源和瘗藏之地,后三句写舍利石被风雨所拔的情景。全诗以“龙”为中心意象,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舍利石与龙的关系,并由此引出舍利石在风雨中挣扎、被保护、最终安放的情景。最后一句点明主旨,即舍利石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最终得到了安宁。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佛有舍利珠,瘗之海东石。夜来九龙争
雪窦寺妙高台 我听闻妙高台,海水翻涌如芙蓉。 上面长满万年青苔,虎豹也留有踪迹。 日月挂在天柱上,烟霞笼罩着石峰。 可惜那些奇异的僧人离去,留下寂寞的青山钟声。 译文: 我听说妙高台,海潮涌动如同金色的芙蓉。 台上生长着万年的青苔,凶猛的虎豹也在其上留下了足迹。 太阳和月亮悬挂在天柱上,云雾和阳光遮蔽了山峰。 可惜那些奇特的僧人已经离去,只留下寂静的青山和寺庙里的钟声。 注释: 1.
五台山遍览名迹 - 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这里有许多寺庙和佛像。 - 我在这里浏览了所有的名胜古迹,感受到了这里的宗教文化。 丹丘表西陲,五峰标云际。 广袤数百里,千秋开壮丽。 - 丹丘是五台山的别称,这里是佛教文化的发源地。 - 五台山有五座山峰,每一座都非常高耸入云。 - 整个山脉覆盖了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展现了千年来的美丽和壮丽。 佛土名清凉,是借菩萨智。 绀殿倚云根,元池通地肺。
【诗句】 水调歌头 岳忠武庙 立马古名镇,指点岳王宫。 宋家陵阙何在,鸦噪晚林空。 当日两招讨独,帅孤军转战,血溅铁衣红。 誓死报天子,旗字织精忠。 嗤权奸,飞鸟在,自藏弓。 金牌诏退,虎旅抚剑泣英雄。 肯念二龙沙漠,绝爱六桥烟霞,歌舞且江东。 谁雪靖康耻,千载恨无穷。 【译文】 《水调歌头·岳忠武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上片写岳飞庙景,下片写岳飞事迹
【诗句解读】: 百泉泉水天下无,平地涌出千斛珠。 源泉在左信斯咏,清辉摇影涵蓬壶。 君不见古来名士邵与许,卜居傍泉此宁处。 考槃求志心所安,落日怀贤重延伫。 【译文】: 百泉之水,天下独一无二,如同平地上涌出的无数珍珠。 源泉在左边,如信斯咏唱,清辉摇曳,映照在蓬莱仙壶之中。 你不曾见过古代的名人邵与许吗?他们选择在傍泉之地安居,以此作为心灵的栖息之所。 心怀考槃之志,安于现状
【注释】 共城山水:共城,地名。苏门:山名。 共城西北苏门山,烟霞满目春昼闲。——共城西北有座苏门山,山间景色如烟如霞,春天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山峦之间,显得非常悠闲。 东风杖藜恣幽赏,暂依泉涧聆潺湲。——微风拂过,我拄着藜杖尽情欣赏美景,暂时栖息在山涧溪流旁,聆听水声潺潺。 君不见孙登啸台几千尺,巉岩上有仙人迹。——你知道吗?孙登曾登上高耸入云的啸台,那里有仙人留下的足迹。 天空不闻鸾凤音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高僧飞锡地,锦石名桃花:描述了僧人在这个地方修行的情景,以及这里的石头被叫做桃花石。 - 吾非勾漏令,乃此逢丹砂:诗人说自己并不是勾漏令,而是在这里遇到了丹沙(一种矿物名)。 - 云中吠仙大,洞底流胡麻:描述了云中的仙人和洞底的流水。 - 定有逃秦者,人烟隔暮霞:诗人认为一定有人能够逃离秦国,因为人烟已经被隔开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有高僧修行
永固寺 经过曲折的沙口村,在岁末时节来到此地。 前方有片茂密的竹林,传说这是永固寺。 不知建寺是何年月,如今台殿已成废墟。 下马观赏荒败的痕迹,石碑因雷声而震碎。 只见那残存的宋代钟,上面的字是景定年间。 寺院塔院牛羊入内,朱红色龛上鸽子雀戏。 诸天金碧色已剥落三分之二,往日祈福人不见踪影。 天气寒冷黑夜阴沉,僧人往来时哭诉魑魅作祟。 一个和尚孤独无侣,白天抱着袈裟睡着。 钵中尘垢常感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