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待问
【注释】 1. 冥冥:幽深的样子。 2. 晔晔:光彩夺目的样子。 3. 商岭叟:商山的隐士,传说中隐居在商山的人,因姓王而称王商,这里泛指隐者。 4. 晔晔紫云芝:比喻隐者的品德高尚如紫云芝般高洁。 5. 留侯出:指汉高祖刘邦(刘邦曾为布衣之交)。 6. 翻令汉祖知:使汉高祖刘邦得知此事。 7. 羽仪聊可挹:形容隐者的风采值得仰望。 8. 矰缴竞安施:比喻隐士的才能和德行,如同射鸟用长绳
诗句释义 1 赤发交真主,彤帏卧故人。 - “赤发”可能指的是头发呈现红色或某种鲜艳的颜色,象征着忠诚或英勇。“真主”在这里可能指皇帝或君主,表达了对统治者的赞美和忠诚。"彤帏"(大红帐幕),常用来指代宫廷、皇宫,暗示诗中人物曾是朝廷中的一员。 2. 狂奴终作态,盛世耻为臣。 - “狂奴”通常指不拘小节、有勇气或个性的人。"作态"在这里可能意味着过度表现自己,或者是为了博取关注和赞赏
【注释】: 千载惟公在——千载,千年。惟公,特指你,指曹操。 人间男子奇——人间,人间中的人。男子奇,男子中的豪杰。 君臣共生死——指三国时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三君主与臣子共同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 天地失华夷——天地,这里指国家。华夷,即中原和四方少数民族地区。失去了中原和四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别。 青史犹堪泣——青史,古代用以记载历史的书籍,也泛指历史。堪泣,值得悲痛。
博浪之椎,千金之恨;韩原之土,五世之思。 即看烧栈处,犹是报家时。 黄石期将近,紫芝人在兹。 屠秦与灭项,不已帝王师。 赏析: 李待问的《咏史》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历史上的英雄壮举,通过对“博浪”、“韩原”等地的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怀念和敬仰之情。首两句“博浪千金恨,韩原五世思”,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对历史英雄的怀念。这里的“博浪”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击剑家孟尝君田文
译文 汉相刘秀(即光武帝)曾用鼎来安抚和慰藉王莽,他身处艰难困苦却毫不关心身外之事。应该明白有像刘邦那样的英明君主,又何必去论定他的成败得失呢?千古帝王的君臣际遇都是一样,他们所作出的谋略都出自三分天下的考虑。空余出的《出师表》,泪洒永安宫,抒发了作者对刘秀的崇敬之情。 注释 - 汉相:指西汉末年的丞相,此处特指汉光武帝刘秀。 - 嘘遗鼎:古代的一种青铜器,用来祭祀和安慰亡者。 -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注意把握诗中的主要意象及意境,这是古诗鉴赏的突破口。意象是构成意境的要素,意境是诗歌抒情方式的具体体现。意象一般包括自然物象和社会物象,如山水、花木等。意境则包括诗人的情感、志趣和审美追求,如忧国忧民、怀古伤今等。 1.“圣祖龙飞日”中的“圣祖”指的是康熙帝;“龙飞日”指康熙帝登基称帝的日子。“周遭佳气葱”
南渡分崩日,如公不见庸。 君王已为虏,时宰尚和戎。 饶有持危略,空余恋阙忠。 至今谈宋事,犹复泣陈东。 注释:南渡时期国家分裂的日子,如果像您这样不见到平庸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局面了。君王已经成为了敌人,当时的宰相们还在和敌人和好联合。虽然您有着控制局势的谋略(持危略),但是只能空自留恋着朝廷(空余恋阙忠)。到今天谈论宋代的事情的时候,人们还会因为陈东而哭泣。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
这首诗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1. 画架齐芳树,垂云拂夕阴: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画架上的花朵与周围的树木相映成趣,而垂下的云雾轻轻拂过黄昏的阴翳。 2. 长安女儿戏,年少岁时心: 接下来,诗人转向描述长安(当时的首都)中的一个年轻女子。她在游戏中欢笑,那时的心情如同春天里的花朵般绚烂。 3. 燕掠风前舞,莺翻垣外音: 接着,诗人描绘了燕子在风中飞舞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根据选项内容判断正误,并加以赏析。其中要注意一些重点字词,如“芦沟桥晚眺”中的“芦沟桥”“晚眺”, “锦堞压长桥”,“龙气绕”, “漠漠云烟断”“平平平风草骄”“寥落听鸣刁”中的“龙气”、“风草”。还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情感。 【答案】 译文:锦砌的护城墙上压着一座长桥,芦沟桥上雪已半消。京城九条大街的龙气缭绕
这首诗的译文是:黄金台荒废了,古人的豪情壮志早已消失。 马儿在荒野上哀鸣,白骨暴露无人问津。 落叶飘零秋色残,高城掩映暮云遮。 燕山多侠义之气,千载一遇的英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