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汭
露华如水蘸宫墙, 红豆花兼荔子香。 多少峨眉闲待月, 九龙帐底贮归郎。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 关键词: "露华" - 注释:指清晨的露珠,通常带有清新和纯净之感。 - 赏析:露华如水的描述营造了一种清晨宁静的氛围,暗示了宫中生活的平静和清雅。 第二句: - 关键词: "红豆花" - 注释:红豆花,常在春季盛开,象征着爱情和思念。 - 赏析
南唐宫词四首 半檐日影漾罘罳,深宫梦觉声声诉恨来迟 南唐宫词四首,是宋代诗人范汭的佳作。诗中描绘了宫中女子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状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哀愁。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并探讨其深层含义。 诗句解释 半檐日影漾罘罳 - 半檐:指的是宫殿建筑的一部分,通常指屋顶或屋檐。 - 日影:太阳的影子,此处用以形容时间的推移。 - 漾罘罳:在中国古代宫殿中
南汉宫词二首 金猊香袅日靡靡,玉陛连朝奏事稀。 驯兽亲射血花飞,侍臣衣染血腥污。 注释: - 金猊:一种铜制的香炉。 - 靡靡:形容香气袅袅,轻轻飘动的样子。 - 玉陛:皇宫的台阶,常用来形容地位尊贵。 - 驯兽:这里指训练过的野兽。 - 近前:靠近。 - 射杀:用箭射杀。 - 血花:被射杀动物的鲜血溅起形成。 - 侍臣:指朝廷中的大臣。 - 衣污:衣服被血迹玷污。 赏析:
诗句原文:四条弦上按新声,半是先皇手教成。 译文:四条弦乐器上奏着新调,其中一半是由先皇亲自教导而成。 注释:弦乐器,指弦乐器,如琴、瑟等。按新声,弹奏新曲调。手教成,由先皇亲自指导而完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宫廷音乐的繁荣景象,展现了皇帝对音乐艺术的重视和投入。通过"四条弦"和"按新声"等词语,传达出音乐的华丽与精致,以及皇帝对音乐艺术的高标准和严格要求。同时
注释:湖南的天空遥远,渔火稀疏,隔林传来的钟磬声在微微地回荡。我不知道这个夜晚幽居的人有什么兴致,月光照耀下的僧人是否已经归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夜晚,诗人通过描绘天边的渔火、隔林的钟磬、幽人的兴味以及月出后的僧房归否等意象,表达了对幽居之人的好奇和关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深深的思索
【注释】 板桥:指柳条。断后无复春,指杨柳枯死已久,春天已经过去。蒲荒:指蒲草长满的河滩。柳秃:指杨柳枯萎。波粼粼:水波荡漾。昔时月:旧时的月亮(泛指往日的月亮)。来照鸳鸯不照人:往日月光照在鸳鸯身上,现在却照着水面而无人欣赏。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杨柳抒发对往昔的怀念与感慨。全诗写景生动形象、感情深沉真挚。 首联“板桥断后无复春,蒲荒柳秃波粼粼”,描绘出柳树枯萎、河流波光粼粼的景象
玉脸匀朱卸翠冠,宣华池上绕阑干。 醉妆邀取君王顾,一任东风料峭寒。 注释: - 玉脸匀朱:形容女子面容美丽,用朱砂涂饰脸颊显得更加娇美。 - 卸翠冠:摘下装饰华丽的发冠,可能是指为了饮酒或娱乐而暂时放松装束。 - 宣华池:一个著名的皇家园林,可能是诗中女子所处的地方。 - 绕阑干:在池塘边栏杆周围徘徊,享受宁静的时光。 - 醉妆:指酒后化妆,可能因为饮酒而显得特别迷人。 - 邀取君王顾
孟蜀官词二首 猩红栀子艺成林,复砌勾栏日映深。 隔院似闻催羯鼓,先开一朵是同心。 注释与赏析 - 猩红栀子:指鲜艳的栀子花,其颜色猩红,故名。 - 艺成林:形容栀子花种得茂盛,犹如成片的花林。 - 复砌勾栏:描绘了围墙的构造,勾栏指的是墙上的栏杆,复砌则表示重复砌筑,显得更加精致。 - 日映深:阳光照射在墙上,投下深深的影子。 - 催羯鼓:暗示有音乐声响起,可能是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声。 -
诗句原文: 珊瑚裁辇玉装车,夕醉明蟾晓醉花。 南海南边天漫漫,君臣无梦到中华。 注释解释: - “珊瑚裁辇玉装车”:这句诗描绘了皇帝的奢华与权力的象征,使用珍贵的珊瑚作为装饰,并用玉石装饰车辆,显示了其尊贵地位。 - “夕醉明蟾晓醉花”:描述了夜晚和早晨都沉醉于美酒和花朵之中,体现了对生活的享受和放纵。 - “南海南边天漫漫”:通过“天漫漫”表达了南方地区的辽阔和遥远
池西别殿署凌波,杨柳风微月渐多。 珠箔卷来秋似水,填词惟教艳娘歌。 注释:孟蜀官词二首的首句意为在池西别殿的院子里有一座亭子,那里是凌波的所在,杨柳随风摇曳,月光逐渐增多。第二句意为当珠帘被卷起时,仿佛秋天的水面般宁静,而填词则是让艳娘来演唱这首歌曲。 赏析:孟蜀官词二首是明代作者范汭的诗词作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通过描绘池西别殿的景色和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