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汭
《南唐宫词四首》是范汭创作的一组以宫廷为背景的诗歌。范汭(约895年-941年),字尧夫,江西临川人,晚唐诗人,官至宰相。他的诗歌作品多描写宫廷生活和官场现象,语言华丽,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一句“桃李花开点御沟,翠华经月不曾游”描绘了春日里桃李花开的美丽景象,以及皇帝并未亲临御沟的情景。这里的“桃李花开”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点御沟”则暗示着皇帝对这片美景的兴趣并不浓厚
南唐宫词四首 领略唐代宫廷风韵与才女风采 1. 女冠鸟爪解方音,识得蓬瀛路浅深 - 女冠:指唐朝时期,以女性身份学习道法、修行的道士。 - 鸟爪:象征轻盈与敏捷,如同鸟儿的爪子。 - 方音:指方言或地方音乐,体现了地域特色。 - 蓬瀛:蓬莱和瀛洲,皆为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神秘与仙境。 - 识得:表示了解或认知之意。 - 蓬瀛路浅深:比喻了解的深浅,既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注释】 ①缥缈峰:在今湖南岳阳市洞庭湖中。②笋舆:竹轿或竹轿子。③巾舄:古代的一种头巾,这里指帽子。④冷泠风:冷飕飕的清风。⑤乱嶂:指连绵不断的山峰。⑥诸村:几个村庄。⑦楚泽:指湖南洞庭湖。⑧吴宫:指江苏苏州的虎丘,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⑨乡心:思乡的心情。⑩西湖:指杭州西湖。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诗人游洞庭湖时所作。 “天近笋舆如踏空”句,写诗人登高远眺所见景象
秣陵送李茂才 雨后绿意千里,楚山近人如画 留君君首摇不停,何处觅得春天之景?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雨后的景色中与友人离别的情景。首句“一雨绿千里”,以雨后新绿的景象开篇,给人以清新之感。次句“楚山如近人”,则通过比喻手法,将远眺中的楚山描绘得宛如近在咫尺,增强了画面感。第三句“留君君掉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友人离去时的场景。尾句“何处秣陵春”
【注释】 1.匼匝(suǒ zá)渠:即“漩涡”,指水流曲折回转的样子。 2.宛转桥:即“回旋曲桥”或“九曲桥”。 3.绮楼香暖月迢迢:形容月光皎洁,楼阁中飘散着阵阵花香,使月亮显得更加遥远、朦胧。 4.海南蜃市浑无异:意思是海南的蜃气之市与其他地方并无不同。 5.添得歌声堕九霄:意思是说,这美妙的歌声好像从九天之上掉下来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座螺旋形的回旋曲桥
注释: 书随讣音至:书信随着丧事的消息传来。 半信半相猜:一半相信,一半猜疑。 莫谓无期别:不要说没有离别的期限。 犹知有梦来:但知道还有做梦的时间。 赏析: 《哭费元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句写消息传来,信使已到,但尚未得到确切消息,所以“半信半疑”,这种矛盾的心理正是诗人对朋友生死存亡的担忧和忧虑的表现。二句紧承上文
诗句释义: 1. 华阳望不极,缕缕晴烟生。 - “华阳”通常指代一个地名,但此处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景象或心境。 - “望不极”表明视线所及之处无边际,表达了一种深远的眺望。 - “缕缕晴烟生”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逐渐增多,形成了一片连绵的雾气。 2. 斜日半山雪,照人巾舄清。 - “斜日”指的是太阳倾斜的角度,暗示着夕阳的景象。 - “半山雪”可能是指夕阳照射下的山峦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积雪。 -
【注释】 平越:地名,在今浙江丽水市。 晴时十二三:晴天的时候,太阳高照,气温适宜,雨后空气湿润,植物生长旺盛,故有十二三的气候;雨后,空气中湿度大,温度低,植物蒸腾作用强,故有十七八的气候。 山鸟何预人,连声泥滑滑:山鸟(即山雀)与人类无关,它们只是随意地飞来飞去。泥滑滑:指雨后泥路滑。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浙西任上,途经丽水平越,写了这组诗。此诗描绘的是雨天的景象
【注释】: 贻董六遐周:赠给董遐周。贻,赠送;遐周,即董遐周。 春来春去总无端:春天来了春又去了,这总是没个头绪。 别院沉沉独倚栏:在别院里,我独自一人倚着栏杆。沉,深沉;沉,深。 风抑疏花仍怯晚:风吹过疏落的花朵仍然觉得害怕,害怕晚来。 雨撩纤柳不胜寒:雨打在柔弱的柳枝上,它承受不住寒冷。 离情泣向缄中诉:离别之情只能通过信函倾诉。 怨色偷从镜里看:怨恨之色偷偷地从镜子中显现出来。
【注释】 越艳迹:指越王勾践的足迹。 屟廊:指越国都城会稽的石阶。 越艳迹如扫:意思是说勾践灭吴后的功业,就像扫除了一样。 烧痕绿:指火烧后留下的灰烬和残骸。 归僧踏岭云:指僧人回到山中。 枯叶声相触:指树叶被踩断发出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的小诗。全诗以“烧痕”“枯叶”作结,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概,对现实的忧思,对人生哲理的思索,抒发了一种悲凉、哀伤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