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近笋舆如踏空,翻翻巾舄冷泠风。
远寻乱嶂出帆外,近数诸村悬镜中。
沙草微茫似楚泽,涧花凄冷非吴宫。
湖西湖东尽堪望,两地乡心谁与同。

【注释】

①缥缈峰:在今湖南岳阳市洞庭湖中。②笋舆:竹轿或竹轿子。③巾舄:古代的一种头巾,这里指帽子。④冷泠风:冷飕飕的清风。⑤乱嶂:指连绵不断的山峰。⑥诸村:几个村庄。⑦楚泽:指湖南洞庭湖。⑧吴宫:指江苏苏州的虎丘,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⑨乡心:思乡的心情。⑩西湖:指杭州西湖。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诗人游洞庭湖时所作。

“天近笋舆如踏空”句,写诗人登高远眺所见景象,突出表现作者对故乡之景的深切怀念之情。“笋舆”,即竹轿,是当时文人士大夫常用的交通工具。“天”,指天空。诗人从高空俯瞰,只见云雾缭绕之中,一叶竹轿飘然而上,宛如腾云驾雾一般,恍若置身于仙境。诗人以“如踏空”形容其飘渺之感,可见其心境之愉悦,神思之飘逸。“翻翻”二字,形象地描绘出竹轿上下飘荡、翻飞的景象,使人仿佛能看到那随风摇曳的竹竿与轿子。“巾舄冷泠风”句,诗人继续展开想象,将眼前景色与故乡风光相联系,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巾舄”,指头巾和鞋子,泛指行旅装束。此处用以象征自己行走江湖时的装束和身份。“冷泠风”,形容秋风萧瑟、清冷凄切的感觉。这既写出了洞庭湖秋日特有的气候特点,又为下文营造了浓郁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孤寂凄凉的内心世界。

“远寻乱嶂出帆外,近数诸村悬镜中。”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畔的自然景色和乡村风光。“乱嶂”,指连绵不绝的山峦。“舟”字表明了诗人此时是在船上游览。诗人的视线越过湖面,远眺远方,只见那些参差不齐的山峰在视野之外若隐若现,如同画卷中的山水画般美丽而神秘。诗人的目光又收回到眼前的湖面上,只见几只小船在湖面上缓缓驶过。“诸村”,指周围的几个村庄。诗人用“悬镜中”来形容这些村庄在湖面上倒映的样子,犹如一面镜子悬挂在湖面上一样。这里的“悬镜中”不仅仅是对景物本身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比喻和联想,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

“沙草微茫似楚泽,涧花凄冷非吴宫。”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周边的自然景色和历史名胜。“沙草”,指湖边的沙滩上的草。“楚泽”,指湖南的洞庭湖,因为历史上曾为楚国所有,故有此称。“涧花”,指山间的野花。“凄冷”,形容花的颜色和气息给人带来的感觉。这两联诗句通过对比,将眼前之景与历史上的吴国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湖西湖东尽堪望,两地乡心谁与同。”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诗人站在船头眺望远处的湖光山色,心中涌起无尽的乡愁。“湖西湖东”,指的是诗人所站位置附近的湖泊和山丘。“两地乡心谁与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这种感情是如此强烈和深沉,以至于诗人无法找到能够与之共鸣的人来分享这份情感。这既是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也是对孤独寂寞生活的无奈感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