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望不极,缕缕晴烟生。
斜日半山雪,照人巾舄清。
渐融仍合沓,近晦逾空明。
强载笋舆去,摇摇人外情。
诗句释义:
- 华阳望不极,缕缕晴烟生。
- “华阳”通常指代一个地名,但此处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景象或心境。
- “望不极”表明视线所及之处无边际,表达了一种深远的眺望。
- “缕缕晴烟生”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逐渐增多,形成了一片连绵的雾气。
- 斜日半山雪,照人巾舄清。
- “斜日”指的是太阳倾斜的角度,暗示着夕阳的景象。
- “半山雪”可能是指夕阳照射下的山峦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积雪。
- “照人巾舄清”形容夕阳的光线柔和且清晰,仿佛能够照亮行人的头巾和鞋子一样。
- 渐融仍合沓,近晦逾空明。
- “渐融”意味着阳光与云层之间的融合过程。
- “仍合沓”表示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逐渐消失,形成层层叠叠的景象。
- “近晦逾空明”则形容当天色变暗时,云层消失后的天空变得格外明亮清澈。
- 强载笋舆去,摇摇人外情。
- “强载笋舆去”中的“笋”字可能是笔误,应为“竹”。
- “载”在这里有乘坐的意思。
- “摇摇人外情”表达了诗人乘着竹舆(一种竹制的小车)离开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仿佛置身于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之中。
译文:
远眺茅山,只见残雪覆盖,烟雾缭绕;
斜阳半山,雪光闪耀,照亮人的头巾与鞋子;
阳光渐渐融入云海,天色渐暗,云层散尽后的天空显得更加明亮;
我不得不带着竹舆离去,心中充满离别的哀伤与留恋。
赏析:
本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通过“华阳”、“望不极”、“缕缕晴烟”、“斜日半山雪”等意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景致。同时,诗人的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起伏,从最初的眺望、欣赏,到后来的依依不舍,再到不得不离去的无奈,情感层次丰富,富有变化。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情感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