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汭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赏析。此诗为悼亡诗,首句点明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第二句写昔日的欢乐;第三句写今日坟前的寂寥冷落。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答案】 ①伤:悲伤。②生:活着、未死。③昔:过去。④时:时候。⑤君:指已故的妻子。⑥好饮:喜欢喝酒。⑦卮酒:一杯酒。⑧持:端着。⑨徒然:白白地,徒劳无益。⑩酹(lèi):向墓中献酒祭拜。⑪坟前土:坟墓周围的土地。⑫哀:悲痛。⑬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为倒装句式,“九月罗浮道”意思是说九月在罗浮山的路上,“无衣亦不寒”,是说没有穿衣服也不感觉冷。第三句“奇峰三十二,直作夏云看”,描绘了岭南奇峰耸立、连绵不断的特点,用“夏云”来比喻这些山峰。 【答案】 译文: 九月在罗浮山的路上,没有穿衣服也不会感到寒冷。 岭南的奇峰有32座,直如夏天的乌云一般。 注释:“送彦平游岭南”“九月罗浮道”是交代送别和出发的地点
【注释】晓发:早晨出发。动微茫:微光闪烁,波纹荡漾。帆前即异乡:船帆前面就是他乡。残月堕:月亮即将落下。隔寒塘:隔着寒冷的池塘。 【赏析】《晓发》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写的是作者晨起出发时所见之景。首句“春水动微茫”,用“动”字描写了微风拂过水面的轻柔感觉。次句“帆前即异乡”,表达了诗人离家在外,行舟远游的惆怅情绪。第三、四句“鸡声残月堕,人语隔寒塘”,描写了旅途中夜宿的情景
【译文】 古城曲里停马,薄暮时分人迹稀。濑水声中官舍响,崖上寒风刺衣裳。叶雕花簇簇如锦绣,雷声炸裂雪花飘飞。想向家乡寄书信,黔南雁断不回飞。 注释: 1. 平溪(Píngxiá):地名。 2. 停骖:停下车来休息。 3. 古城曲:指平溪附近的古城遗址或古道旁。 4. 薄暮往来稀:傍晚时行人稀少。 5. 濑响生官舍:水流声在官舍中产生回音。 6. 崖寒中客衣:崖壁寒冷,穿着客家的衣物。 7.
【注释】弁山:即今安徽当涂县北的黄山。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登上了黄山之巅,极目四望,但见一峰苍翠,高耸入云。站在这样一座高山上,放眼远眺,天地间的一切似乎都变得渺小了,没有什么妨碍视线的,真是“天高任鸟飞”。 “湖色上人颜”,是说湖水的颜色和人的肤色相似,仿佛是上人(指僧人)的脸色。这一句中,“湖”、“色”、“上人”三字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使诗意更加丰富。 “崖阴落鸟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并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过武陵怀龙观察”是第一句,意思是经过黔地武陵时怀念龙观察(龙应台)。“去指黔乡近”,意思是往昔离开黔地时,距离现在很近;“回瞻楚甸遥”意思是回头看看那片楚地遥远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思念。“郡门临白浪,驿路叠青霄”的意思是:城门口有滔滔大浪拍打着城墙,驿站的路两旁高耸着层层山峦
贵筑憩越孝廉别业 结宇数蜂间,泓渟一水湾。 谷风过午冷,原树入秋闲。 苔动璟鳞戏,花摇翠羽还。 谁知于役者,弥日此开颜。 注释: 结宇数蜂间:建房在蜜蜂的窝旁。 泓渟一水湾:深潭如镜,水波荡漾。 谷风过午冷:山谷中的风吹过正午,使人感到寒冷。 原树入秋闲:原野上的树木在秋天显得格外悠闲。 苔动璟鳞戏:青苔被阳光照射后闪着光,好像鱼在水中游动。 花摇翠羽还:花朵随风摇曳,好像是绿色的羽毛在飞舞。
【赏析】 《访葛震父》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孟浩然,名浩,字季鹰,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今属湖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与王维交游甚密,并称“王孟”。其诗以清虚婉约著称,有《孟山人文集》。 首联:村村鸥鹜群,寺寺冷斜曛。 颔联:渡口独来客,岩中重访君。 颈联:鼓声鱼市接,帆影稻畦分。 尾联:看取前楹竹,新枝碍白云。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访问友人时的情景
这首诗的格式是:第一句是诗的开头,第二句是翻译后的诗,第三、四两句是注释和赏析。 临安 舍筏愁将夕,墟烟极望平。 余花红半委,初笋绿丛生。 水漫鱼登市,山昏鸟入城。 心心天目路,只解向西行。 翻译后: 我乘船离开了临安,傍晚时分,心情惆怅。远处的村落被烟雾笼罩,显得模糊而宁静。我看着落花,一半已经飘散,而新长出的嫩绿竹叶在雨中生长。 河水上涨,鱼群纷纷上岸,人们开始在集市上出售他们收获的渔获
夜泊虎丘同刘元声伯仲雨雾弥漫着,远山的脊脊如青色。 举桨兴高,引杯歌长,歌声不停止。 月亮升起在东方,僧房还没有上锁。 注释:虎丘,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郊。刘元声,即刘禹锡。翳然一片雨,远沐脊山青,意为雨雾弥漫,远处山色青青。 举棹兴方属,引觞歌莫停,意为举起船桨,兴致高昂,引杯歌唱不停。 林钟去杳杳,川火来荧荧,意为树林中传来清脆悠扬的钟声,河边传来闪烁不定的火光。 坐待月轮出,僧寮犹未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