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远湖南渔火稀,隔林钟磬度微微。
不知此夕幽人兴,月出僧房归未归。
注释:湖南的天空遥远,渔火稀疏,隔林传来的钟磬声在微微地回荡。我不知道这个夜晚幽居的人有什么兴致,月光照耀下的僧人是否已经归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夜晚,诗人通过描绘天边的渔火、隔林的钟磬、幽人的兴味以及月出后的僧房归否等意象,表达了对幽居之人的好奇和关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深深的思索。
天远湖南渔火稀,隔林钟磬度微微。
不知此夕幽人兴,月出僧房归未归。
注释:湖南的天空遥远,渔火稀疏,隔林传来的钟磬声在微微地回荡。我不知道这个夜晚幽居的人有什么兴致,月光照耀下的僧人是否已经归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夜晚,诗人通过描绘天边的渔火、隔林的钟磬、幽人的兴味以及月出后的僧房归否等意象,表达了对幽居之人的好奇和关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深深的思索。
注释: 1、兰房:指女子的卧室。 2、络纬:一种昆虫,鸣声如同纺织的声音。 3、桐阴:指梧桐树的阴影。 4、罗幕:用丝织成的帷幕。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写一个女子清晨醒来后,看到窗外的景物而引起的愁思。全诗语言朴实,情致深婉,含蓄蕴藉。 首句“兰房晓”,点出时令是春季清晨,暗示了主人公是女子。“晓”字,写出了时间,也暗示了人物的身份。接着,诗人描写的是室内的景象,“络纬缫丝声未了”一句
【注释】 1. 明时尚文不尚武:在明朝时,崇尚文采而不崇尚武力。 2. 屈膝低眉谁比数:低头弯腰,俯首称臣,这能比得上谁呢? 3. 祖宗汗马:指祖辈们在疆场上驰骋,立下了汗马功劳。 4. 无乃:恐怕是、岂不是。 5. 今日横金视犹土:今天横看竖看都是一块无用的废铁。 6. 将军素多林下风:将军平时就有很多文人风范。 7. 操觚羞与荷戟同:握着笔却感到惭愧,因为自己没有拿起兵器去战斗。 8.
注释: 1. 迟吴凝父不至:吴凝父没有来。迟,等待;吴凝父,这里代指诗人的朋友。不至,没有来。 2. 坐永芳时别:在长久的芳菲时节分别。坐,停留。 3. 离离子堪撷:离人如同采摘樱桃那样容易得到。离子,比喻离别之痛苦。 4. 颓云忽成峰:忽然间乌云变成了山峦。颓,倒塌、崩溃之意。 5. 喧禽将反舌:鸟兽们喧闹着要回巢。喧,喧闹;禽,泛指飞禽。反舌,鸟类的一种,其鸣叫声如“反”字,故称反舌鸟
重送戚不磷游登封 入门复出门,平畴绿如砥。 春风吹柳花,随君日千里。 望望缑山云,心轻别妻子。 注释: - 入门复出门,平畴绿如砥。 - 进门又出门,平坦的田野就像磨刀石一样平整。 - 春风拂过柳树,柳絮像雪一般纷飞。 - 春天的风把柳树吹得飘飘扬扬的,柳絮随风飞扬,就像雪花一样。 - 随风飘散的柳絮啊,好像要随着你到千里之外。 - 随风飞舞的柳絮似乎都在跟随你,一直飞到千里之外。 -
【注释】: 1. 洗妆:化妆。 2. 结楼:筑起楼阁。黄山:安徽的山名。 3. 不碍:没有妨碍,指云在山上飘荡,与山融为一体。 4. 漠漠:形容烟云密布的样子。 5. 纷纷:形容雨下得很急。 6. 春何有:春天在哪里? 7. 梨花:梨树的花。 8. 垂柳:柳树。 9. 郎:你。 10. 美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兼用的小诗,描写了诗人在黄山上筑起楼台
南唐宫词四首其四 苑门深闭柳千条,银箭听残夜寂寥。 刬下阶羞见影,不知斜月弄芭蕉。 注释: 苑门:指皇家园林的宫门,这里泛指宫廷。 银箭:指夜晚的月光。 刬:同“刬”,意为踏着。 芭蕉:一种植物,这里指月光照射下的芭蕉树的影子。 译文: 皇家园林的宫门紧闭,千万株柳树在夜色中静静摇曳。月光如箭般穿透黑夜,寂静无声。我轻步走过台阶,不敢抬头去看自己的身影
松陵舟中迟钱受之太史松陵:在江苏省苏州市。松陵,指苏州。松陵舟,泛指小船。迟:停留,这里指停船。 几家闲夜停机杼,支枕篷窗风许许。 “几家”二句:是说,在闲夜里,有几家人家的织机都停止了转动,有的靠在篷窗边,有的靠在床上,有的靠着窗子旁,有的靠在床头。“闲夜”,指夜晚无事可做的时候。“停机”,即停织。“杼”,是纺织用的木制纺锤,也作“杼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
【注释】 采香泾:指苏州城西北的一条小河。黄鸟:即黄莺,常在春天鸣叫。笋迸泥:竹笋长出地面。师:指僧人。 【赏析】 送别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诗人以送别为题材写诗,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这首诗写的是送别僧人的情景。 第一句:“采香泾上黄鸟啼”,描写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站在泾水河畔,听到黄莺的啼叫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为下文送别做好了铺垫。
【诗句释义】 夙昔忤时宰,初衣投故园。孤身在异乡,不与权贵为伍。 孤立逾一纪,不求他人援。坚守信念,不为名利所动。 仕路日清夷,除书下丘樊。官场清明,无恶势力猖獗。 时维冬春交,整此北上辕。季节变换,开始北行求官。 临行将何赠,愤激成片言。即将离去,感慨万千难以言表。 天潢无别派,淆乱由楚藩。皇室血脉纯正,不应受外界干扰。 九重听弥高,物议徒喧喧。皇帝听闻百姓议论,应明辨是非。 厥事君所司
滇中词三首 赏析 范汭《滇中词三首》 范汭,明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南滇池周边的自然景观及其人文风情。本诗《滇中词三首》便是作者对滇中美景的一种深情颂扬。以下是这首诗的内容与赏析。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鸳鸯浦绿水如苔,镜里人家向背开 - 关键词解释:鸳鸯浦 - 指滇池附近一处风景优美的水边。 - 诗意解读:在滇池边的鸳鸯浦,清澈见底的湖水如同绿色的苔藓覆盖其上
``` 千门斜月四窗星,山近帘衣分外青。 侍女夜间眠不稳,御床圆枕缀金铃。 【注释】: 1. 《吴越宫词二首》是明代范汭的作品。 2. “千门”指皇宫的大门众多。“斜月”指的是月亮斜挂在天空中,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四窗星”则是指夜晚窗户透出星星点点的光亮。 3. “山近帘衣”中的“山近”可能是指宫殿周围有山峦环绕,而“帘衣”可能是宫女们所穿的一种服饰。“分外青”表示这种景色显得格外清晰
《吴越宫词二首》是明代诗人范汭的作品,其中“春柳遥遥绿渐浓”一句描绘了春天里柳树摇曳生姿的景象。接下来将根据原诗内容进行赏析: - 诗句翻译: 1. “春柳遥遥绿渐浓”:春天的柳树远远望去,绿色越来越浓密。 2. “秋花间色种芙蓉”:秋天的花丛中点缀着芙蓉(荷花),颜色艳丽。 3. “苑中别有西湖水”:在皇家园林中另有一条像西湖的水道,清澈见底。 4. “一缕云随不睡龙”
【注】一公:指僧人。天界寺:在南京秦淮河北岸,为南朝梁时所建。 汩汩:水流声。树层层:树叶繁密。短笠瓢空:僧徒的行头简陋。去秣陵:离开秣陵(今南京市),前往天界寺。 青山风雪里:山中风雪交加的景象。筚门深掩:柴门紧闭。一龛灯:和尚的供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一位僧人返回天界寺所作的诗。 第一句“江流汩汩树层层”,写诗人送别朋友的场景。江水悠悠地流淌,岸边树木郁郁葱葱,景色十分迷人
秀海海边葭菼秋,滇池池上云悠悠。 人心恰似此中水,一道南流一北流。 译文:在美丽的海边,秋天的芦苇和荻草已经变得金黄,而滇池的水面上也漂浮着白云。人们的心就像这些水中的水草一样,有的向南流动,有的向北流动。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人们情感的复杂。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的景色变化,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人心"一词,既指人的情感,又暗示了人生的选择和道路
滇中词三首 赏析 范汭《滇中词三首》 范汭,明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南滇池周边的自然景观及其人文风情。本诗《滇中词三首》便是作者对滇中美景的一种深情颂扬。以下是这首诗的内容与赏析。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鸳鸯浦绿水如苔,镜里人家向背开 - 关键词解释:鸳鸯浦 - 指滇池附近一处风景优美的水边。 - 诗意解读:在滇池边的鸳鸯浦,清澈见底的湖水如同绿色的苔藓覆盖其上
《滇中词三首》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人情与历史变迁的独特感受。范汭的这三首诗不仅反映了他对云南高原独特地理和文化景观的深刻理解,还体现了他对人生和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 第一首“迤西之西天一涯”描述了从遥远的西方延伸至无尽天际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辽阔无垠的自然美。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人生的广阔与无限可能。诗人以“四时长有三春花”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