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绍莘
【解析】 本词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女子起床后的打扮,下片写女子出嫁后的生活。 “手揭帘衣漾晓风”,写女子起身,掀起帘子,让早晨的风进来。“漾”有飘荡的意思。“小釭馀灿画屏中”。小灯的余晖映照在屏风上。“小燈”指油灯,“馀灿”即残存的光亮。“画屏中”即绘有图画的屏风。“有人羞倩拾鞋弓。”意思是说有人羞于见我,便将鞋子拾起扔了。“倩”通“顷”,有害羞之意。“眉学蛾妆黄嫩点,鬓偷鸦润绿新笼
诗句原文: 人何处,人在碧云楼。 雨雁带愁横浦树,风花惊梦扑帘钩。 应是倦梳头。 注释解释: 1. “人何处”:询问自己身在何处,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2. “人在碧云楼”:描述自己的地理位置,站在高处望向远方,象征高瞻远瞩。 3. “雨雁带愁横浦树”:描绘天空中雨滴和飞翔的大雁,增添了一丝忧愁。 4. “风花惊梦扑帘钩”:形容风吹过花丛,使得人的美梦被惊醒,暗示着内心的动荡不安。 5.
点绛唇 题雪图 水墨江天,蒙蒙野色微微树。 尽堪题句。 风雪溪桥路。 一点人行,正在模糊处。 冲寒去。 打头狂絮。 人远天涯暮。 注释:在水墨画中的江天,天空和远处的田野笼罩在蒙蒙的雾气中,微微可见的树木增添了几分生机。这样的景色非常适合题诗赋词,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风雪交加,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依然勇敢地行走在溪桥之上,仿佛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赏析
诗句如下: ``` 愁卧寒冰六尺藤, 懒添温水一枝瓶。 乱鸡啼雨要天明。 等得梦来仍梦别, 甫能惊觉又残灯。 西江别路绕围屏。 ``` 译文: 在寒霜中,我独自蜷缩在冰冷的藤条下,手中无力地握着半空荡荡的瓶子,仿佛连水也不愿添加。窗外,鸡鸣声声似乎在预告着天明的到来,但在这朦胧的夜色中,梦境与现实交织,让人无法分辨。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窗棂,我被惊醒,只留下一盏微弱的灯火陪伴着孤独的背影。远处
【赏析】 此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是作者退居家乡,在东斋闲居时的所感之作。上片写夏景,下片写冬景。全词以“闲”为主题,描写了夏日的闲适和冬夜的宁静,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清幽雅致的情怀。 起韵写初夏之景。橙香、榴火、莲盖、竹床、新篁、鹦鹉、螗螂等意象,都渲染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意境。 下韵写冬夜之景。冰簟、羲皇,都是清凉、闲适的象征。“正”字写出了作者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无限向往。
谒金门 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墙里秋千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 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 注释: 1. 谒金门:这是一首词牌名,属于宋代词的一种形式。 2. 春欲去:春天即将离去。 3. 如梦一庭空絮:仿佛是梦境中,庭院里飘散着像柳絮一样的花朵。 4. 墙里秋千:墙内的秋千上有人在荡秋千。 5. 秋千千人笑语:形容秋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欢乐气氛。 6. 花飞撩乱处
浣溪沙·月夜 如镜窥妆逗小楼,真珠帘外半痕收。倒簪花影上人头。 品得秦筝初度曲,花前和露耍千秋。柳丝浓翠拂鞋钩。 注释: ①如镜窥妆逗小楼:像镜子一样照看妆容在小楼上。②真珠帘外:用真珠装饰的窗子外面。③倒簪花影上人头:将花插反在头上,使花影映照在人的头部。④品得秦筝初度曲:弹奏《秦筝》第一段曲子。⑤花前和露耍千秋:在花丛中玩乐,好像要玩到千秋(千年)。 赏析:
诗意释义与译文: 1. 日约楼阴初整,风暖烟消人静。早起未梳头,闲扫小园芳径。 - “日约”,暗示着太阳的光辉仿佛被约定一样,温暖地照耀着。 - “楼阴初整”形容阳光透过树荫,给大地带来温暖的光影。 - “风暖烟消”,描述春风和暖,使得烟雾消散,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早起未梳头”描绘了一个早晨起床后尚未梳洗的场景。 - “闲扫小园芳径”,描绘了一个人悠闲地打扫着小花园里的小路。 2.
点绛唇 · 泖桥次韵寺枕荒塘,时时雪浪吞僧屋。桥头路曲,废井当枯木。 如此幽闲,恰好闲人宿。窗敲竹,酒醒茶熟,天水鹦歌绿。 注释:寺在荒塘之边,不时地有雪浪从寺中涌出,吞没了僧人居住的房子。桥头的道路弯曲曲折,一口废井被枯死的树木遮挡着。这样幽静的地方,正好是闲适之人的住所。窗户敲击竹子的声音,以及酒后醒来、茶刚煮好时听到的鸟鸣声,都如同在绿色水面上飞翔的水鸟发出的声音一样清澈悦耳。 赏析
菩萨蛮 春天的景色更加深浓,使得我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我懒得唱歌,也懒得笑,只是轻轻地梳理了一下我的妆容。 独自一人的时候,我关上窗户,只留下薄薄的窗纱。 听到窗外莺鸟的啼叫,仿佛在诉说着落花的悲伤。 梦醒时分刚擦过泪痕,偷偷地站在秋千的后面。 风起时,红色的花瓣像蝴蝶一样飞舞,我不知道自己的眼泪是否也跟着落下。 注释: 1. 春深加倍心情恶:春天的景色更加深浓,使得我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