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叔嗣
【注释】 1. 林中冬夕,即指冬夜的山林。 2. 见寄之作二首:左舜齐写诗寄给他的两首七律。 3. 携手自京都:诗人离开京都(今河南开封)时与友人相携同行。 4. 久持金门戟:久任金门郎官。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比喻官职。 5. 今日故园身:现在回到故乡。 6. 含情亦何言:心中充满了感情,却又不知如何表达。 7. 尘耒:锄头、农具。耒是古代耕田用的农具。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1. 幸自返中园:我终于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 2. 非关逃微禄:这并不是为了逃避微薄的俸禄。 3. 方因疾病余:因为疾病的缘故,我只能勉强做点樵夫的工作。 4. 黾勉供樵牧:虽然勉力支撑,但仍需要负责一些樵夫的工作。 5. 春至东郭田:春天时,我来到了东边的田地。 6. 夏来北林木:夏天,我又来到北方的树林。 7. 时从远原上:有时也会登上远处的原野。
诗句释义 - “与客集和氏园”:邀请客人到和氏园聚会。和氏园可能指一个著名的园林或别墅,名字来源于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氏,可能因为其美丽或者与某人的特殊关系。 - “惟君游每接”:你每次来访都欢迎我。表达了对客人的喜爱和期待。 - “自余居多暇”:而我则有很多空闲时间。表明诗人自己忙碌,而客人的到来让他感到轻松和愉快。 - “留连上客筵”:在上客的宴席上流连忘返
【解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内心的矛盾。 第一联“旦夕兹岁改,萧条旅思多”,首句以“旦夕”点明时序,暗示岁月之速,次句写旅怀之深。两句连用两个短句,突出其紧迫感,表现出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喟。 第二联“云物媚晴宇,气候属妍和”,承上启下,由时光易逝转而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及其给人的感受。颔联是诗人眼中所见之景,颈联则转入诗人内心所感之境。 第三联“峥嵘新阳至,故景实蹉跎”
【赏析】 《九日登城楼宋故都门》,作者为宋代诗人陈师道。 “佳节倚秋城,朋曹晚相逐。”秋天的时节,在京城的高处登高远望,与朋友们一起赏玩美景;“窃怜坎廪心,暂寓登临目。”我私下里怜惜自己的贫贱之身,暂时寄寓于登高的眼福之中。 “日落故乡杯,霜寒游子服。”太阳落下,家乡的美酒斟满酒杯,霜冷的天气,游子的衣衫已破旧不堪。 “百里览山河,千年看陵谷。生欣盛时康,追叹亡王促。”放眼望去,千里江山尽收眼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简袁永之的同情和理解。下面是逐句释义: 本同江海人,俱为轩冕误。 子抱无妄忧,余有多言惧。 昔来始青阳,今此已白露。 岂乏速进阶,苟得非余慕。 罪至欲何言,直以愚慵故。 众女竞中闺,独退反成怒。 追诵古时人,蒙冤谁能诉。 皇心肯照微,与子齐归路。 1. 本同江海人,俱为轩冕误: - 本同:指作者与简袁永之原本相同,都是出身平凡之人。 - 江海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移树道上,春园就芜秽,杂树生蒙密。 注释:春天到来,原本美丽的花园变得荒芜不堪,杂草丛生,树木长得茂密遮天蔽日。 赏析:诗的开始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园的荒芜和杂树的生长形成了鲜明对比,生动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 2. 不知雨露功,长养何多术。 注释:我不明白为什么雨露能够滋养万物,生长得如此茂盛,这背后有什么秘密。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作答时,注意抓住全诗的意象和主旨进行分析,还要注意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作用。“闲居已可欢”,“闲居”是作者的生活环境,“已可以”,表明了诗人在闲居中的愉悦心情;“况复乘嘉月”,说明诗人在此时此地更感到快乐,因为此时正值良辰美景。颔联写景,“莺”是鸣禽,这里指春天的小鸟,“树”指花草树木,“争发”,指花草繁茂,树木茁壮。颈联描写诗人归途的情景,“出从草际归”
以下是对《再次权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摄官强四月: - “摄官”:指代官员。 - “强”:意为艰难、困苦。 - “四月”:具体时间,这里可能是指一年中的某个月份。 - 译文:在艰苦的环境中任职,时间已过去四个月。 2. 被役乃三来: - “被役”:被迫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 - “乃”:副词,表示转折。 - “三来”:多次,屡次。 - 译文:被迫多次前来。 3.
雄都盛宾客,车马争驰骛。 芳辰启初年,宴饮多所务。 不知灌园身,何为迷方误。 郊馆抗空壑,山扉启峻路。 良朋平生欢,就我今朝步。 城因并舍登,径为穿林度。 微阴原上明,片日云中露。 青霞照深池,白雪停幽树。 共贪岁欲新,不厌日旋暮。 农田方在兹,君岂数能顾。 【注释】雄都:指京城,这里泛指繁华的都城。客:指宾客。奔骛(wù):奔驰疾驰。芳辰:美好的时光、佳节。灌园:种菜。迷方:迷路,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