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怀年
【译文】 十年的交往,梦也是假的,我像天上的青云一样飘然离去。 弦歌更加清亮地响起在单父,履迹踏遍了河阳太史。 几番永绩名声传颂,新诗何时寄到江鱼? 衡门渐老牛衣客,白石歌唱残思有余。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黄石公明府的答谢诗。首联“十载论交梦亦虚,青云天上动离居”,以“梦”字为纽带,写与黄石公明府的交往。“十载”即十年,“论交”指交往、交友;“交”,通“逑”。《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
【注释】 神符玉峭:指山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又名薄刀岭。 薄霭明霞绣作堆:薄雾蒙蒙的晨曦中,彩霞像绚丽的绣花一样堆积在山上。 嶙峋如绚莽烟开:形容山峰高峻而突兀,如同绚烂的花丛在云雾中绽放。 云边五马行春驻:在春天里,云雾缭绕的山边有五匹马奔驰着。 天外三山换影来:远处天空中的山影仿佛变成了三座山。 题字直看高岌嶪:观看山顶上的题字,可以看得非常高远。 磨崖先拟破莓苔:摩崖石上的文字
【注释】: 舟居书事:即“舟中读书”。 鸥社合:指鸥鸟成群,相互聚集。 风袭钓缗轻:风拂过垂钓的丝线,使之显得轻灵飘逸。 晚食怜渔父:晚上吃饭时,同情那些捕鱼的人。 同深洲渚情:与深深的洲渚上的人有同样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所思所见所感。首句写雨后鸥鹭结伴而飞,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寂;第二句写微风吹拂下,垂钓鱼线随风摇曳,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第三句写晚上吃饭时
【注释】 玉峤情深赋蒯缑:玉峤,指高公调。蒯缑,即“缑”,是传说中的神仙山。这里指高公调的家世。 仲宣才具怅依刘:仲宣,指庞统(庞士元)。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庞统为诸葛亮所器重,曾劝说刘表招纳刘备。这里借指高公调的伯乐。怅依刘,感叹没有遇到知己。 名花好鸟看春遍,剩水残山戏墨收:名花好鸟,指美丽的花草树木。春天过去后,只剩下残花败叶和山石,这就叫“剩水残山”。这里用来比喻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写作背景及思想主旨等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然后逐句审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即可。“远树碧阴合,孤峰秋霭微。”意思是:远处树林的浓荫合拢,只有那孤峰上弥漫着淡淡秋云。“钓竿闲不那,溪畔有渔矶。”“钓竿”是打鱼的工具,“矶”是水中小石,“闲”即闲适的意思。“钓竿闲不那”,是说钓鱼竿悠闲得没有拿住,突出了诗人的悠闲自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景色。 我们来解读一下诗句: 1. 芳菲愁断未能裁: - 注释:这里描述的是秋天的景象,花朵凋谢,无法再剪裁下来装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无奈和哀愁,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2. 谁展霜姿到碧苔: - 注释:霜指的是秋天的寒气,这里用“谁展霜姿”来形容秋天的景色。 - 赏析:《罗若思贻珍珠菊》是唐代诗人张仲素的作品
溪晚 十里波光快濯缨,颍川逃迹岂关名。驱鸡似托巢云想,听鸟空怜伐木声。文誉别山存副墨,劫尘荒圉畏佳兵。迂怀漫洒千秋泪,待拂寒霜眺贾城。 注释: 1. 十里波光快濯缨:形容水波荡漾的景象。濯缨,用水洗去帽子上的污垢。 2. 颍川逃迹岂关名:表示隐居颍川(今属河南)与功名无关。颍川,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中部,古代文人多有隐逸于此。 3. 驱鸡似托巢云想:形容归巢的鸡像是托着巢的云朵。 4.
【注释】 绕屋:流经屋旁。 竹牖:用竹子编成的窗牖。 带风雨:受雨水侵蚀而显得斑驳,形容竹牖的年代久远。 山光:指从窗外照进屋内的阳光。几席:坐卧处。这里指室内陈设简陋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两句写屋后清溪环绕,古木参天,竹牖被风吹雨打,显得破旧;第三句写屋前的山光照进室内,屋内陈设简陋。全诗描写了一幅幽静淡雅的田园风光画面,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此诗以“竹牖”起兴
【注释】 诸子:指《庄子》、《老子》等书。 餐霞:食云霞,指隐士生活。 秘事:秘而不宣的事情。 浪迹:漫游江湖。 阮籍、嵇康:晋代的名士。 兰芷:一种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 醁醽(yíng líng):古代盛酒的器物。 莺啼:黄鹂鸣叫。 莎亭圮(pǐ):沙洲上的亭子倒塌了。 薄霭:淡淡的雾气。 观化:观察自然变化。 圃场分荫:在园地里乘凉休息。 圃场:菜园。 荫:树阴,这里指树荫。 绿汀
注释: 庵罗小结野情宽,逸步谁停百尺竿。 在野地里建了个小庵,心情变得非常宽舒,闲散地漫步于百尺高的竹子之间。 人在定中闻唳鹤,客从归后忆栖鸾。 听到远处传来的鹤鸣声时,我在静坐中入定;客人归来后,我思念那些栖息的鸾鸟。 藤窗挂月宵逾迥,石磬穿云夏亦寒。 月光透过窗户洒满一地,夜晚更加幽远寂静;夏日山中,清泉石上流过,也带着些许清凉。 畦径自纡尘不扫,入门休作懒融看。 田埂小路弯弯曲曲,无需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