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赏析”的具体要求是:准确指出形象的特点;简析艺术手法及效果;品味精彩的语言。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为作者久居山林中,对山景的描绘和内心的感受。 (1) “久不出城市,幽居道自尊。”“久不出城市”,点出了诗人居住的环境,“幽居道自尊”,写出了诗人的清高
【注释】 与:和。黎务光:诗人的兄弟,字务光。 夜话:夜晚交谈。 秋风正萧瑟,秋雨更凄凄:这两句写秋景,渲染了秋天的肃杀气氛。 世事不能测,深山当稳栖:这两句写对时局的看法,认为在乱世中只有隐居山林才是明智的选择。 逃名有巢许,抗节本夷齐:这两句引用古代隐士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行为。 共是牢骚者,愁听子夜鸡: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以“子夜”为引子
旅月 日落月复生,升沉感慨并。 古今俱若此,旅夜难为情。 潮水三更起,村鸡历乱鸣。 镆铘时一拂,寂寞壮心惊。 注释:旅月:即游子之月。古代诗人多有写月亮的诗句。“日落月复生”是说自己虽然在旅途之中,但是看到月亮还是像往常一样升起,仿佛没有改变。而“升沉感慨并”则是说自己对世事的变迁有着深刻的感悟和感慨。“古今俱若此”,则是感叹无论古今,人们都面临着相似的境遇。“旅夜难为情”
【注】溪流清且彻:溪水清澈透底。柴关:柴门,农家的篱笆门。石鼠:一种生活在石头缝里的小动物。幽禽:在深山中生活的鸟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诗人用清新的语言、简练的笔墨,描绘了溪边竹屋周围的环境,表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山村生活画面。 首句“溪流清且彻”,以“溪流”为线索,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溪流蜿蜒曲折,流淌于翠竹之间,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曲曲绕柴关”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美景。下面是逐句翻译: 1. 山居少邻并,田父两三家。 译文:山中的居所很少有邻居,只有一两户人家。 注释:山居(隐居在山上的住处)少邻(邻居少)并(相邻)。 2. 夹岸流莺好,当门绿柳斜。 译文:河岸两侧的黄鹂叫声很好听,门前的绿柳随风摇曳。 注释:夹岸(两岸之间)流莺(指黄莺)。 3. 春畦迟播谷,松径早收茶。 译文:春日的菜地中播种的是迟熟的谷物
尹右民作了一首《先文烈行状诗》来答谢他。 岳渎(山名)郁(聚集,积聚)奇(奇异)气,东南(东南方)挺(高耸)大儒(有学问的人)。 鸿章俪典训(鸿章指文章宏大,典训指经典教育),高行重师谟(高行指高尚的品行,重师谟指重视老师的教诲); 言念(思念、记念)先文烈(指先文烈公),挥毫(用笔书写,挥毫意为写作或作诗)绍董狐(即董狐,春秋时晋国太傅,因直书赵盾弑君之事而被杀,后成为正直的代名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雨中登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穷居亦何意,言笑向人难。 【注释】: - “穷居”:指生活贫困。 - “何意”:是什么意思。 - “言笑”:说话和笑声。 - “向人难”:面对他人感到困难或难以应对。 赏析:: 诗句表达了诗人在贫困生活中,尽管处境艰难,但面对他人的嘲笑时,仍保持一种难以形容的微笑。这种表情和态度,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坚韧和不屈。 -
望罗浮 日暮海天白,罗浮云气重。诸山皆隐跃,独现老人峰。雨足新溪水,苔封古寺踪。当时茅屋上,应长几株松。 译文: 夕阳西下,海天相接,一片白色。在罗浮山,云雾缭绕,山峰隐约可见,只有老人峰格外引人注目。雨水滋润了新溪的水,使得溪流更加清澈。而古寺的遗迹被青苔覆盖,显得更加古老。想象当初那简陋的茅屋之上,应该已经长满了数株松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的描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译文”,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分析其内容,最后赏析其作用。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古诗,全篇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溪边竹屋的宁静景象,来反衬诗人内心的苦闷。首句“寂寂溪边屋”点明地点,交代了诗人所居之处是溪边的竹屋;第二句“阴阴古木繁”写屋旁之树郁郁葱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详细释义和赏析: 上元宿半座庵: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时,我在半座庵过夜。 寺隐山将暮,良宵不忍眠:寺庙隐藏在山中,天色将晚,但夜晚却难以入眠。 松花香塔后,溪水到门前:在香炉寺后面的松树香气弥漫着,溪水潺潺流经庙门。 隔岸山歌起,诸村烟火连:隔着河流,山那边传来歌声,村庄里的烟火连绵不绝。 冷然僧梵后,深坐一灯悬:在这寂静的深夜,我独自一人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