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隐山将暮,良宵不忍眠。
松花香塔后,溪水到门前。
隔岸山歌起,诸村烟火连。
冷然僧梵后,深坐一灯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详细释义和赏析:

上元宿半座庵: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时,我在半座庵过夜。

寺隐山将暮,良宵不忍眠:寺庙隐藏在山中,天色将晚,但夜晚却难以入眠。

松花香塔后,溪水到门前:在香炉寺后面的松树香气弥漫着,溪水潺潺流经庙门。

隔岸山歌起,诸村烟火连:隔着河流,山那边传来歌声,村庄里的烟火连绵不绝。

冷然僧梵后,深坐一灯悬:在这寂静的深夜,我独自一人静坐,点燃了一盏灯。

译文:
上元节时,我在香炉寺的半座庵里住过。
寺庙隐藏在山中,天色已晚,我却无法入睡。
松树散发出的香气弥漫在寺庙后面,溪水潺潺流过庙门前。
隔着河水,山那边传来歌声,村庄里的烟火连绵不断。
深夜的寂静中,我独自坐在寺庙里,点亮了一灯。

注释:

  • 上元宿半座庵: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时,我在香炉寺的半座庵里过夜。
  • 寺隐山将暮,良宵不忍眠:寺庙隐藏在山中,天色将晚,但我却无法入睡。
  • 松花香塔后,溪水到门前:在香炉寺后面的松树散发着香气,溪水潺潺地流过庙门前。
  • 隔岸山歌起,诸村烟火连:隔着河水,山那边传来歌声,村庄里的烟火连绵不断。
  • 冷然僧梵后,深坐一灯悬:在这寂静的深夜,我独自坐在寺庙里,点亮了一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上元节夜晚的景色和氛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宁静。他选择在这个节日里住在半座庵里,可能是因为那里远离喧嚣,能够让他感受到更多的自然之美。诗中通过对山水、松花、溪水、歌声等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在寺庙中的一坐一灯,更增添了几分禅意和超脱世俗的感觉。整首诗简洁明快,充满了诗意和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夜晚,感受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