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纪
次韵张林泉兄弟倡和三首·其一 一车南去两帆西,白首林泉独短藜。 为问闽中听谢豹,何如清夜楚猿啼。 注释:董纪的《次韵张林泉兄弟倡和三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述了董纪独自驾着车子向南方行进,途中遇到了两位船夫。他感叹自己已经年迈,只能在林泉中度过余生,只能依靠一根短藜作为行走的工具。诗人不禁问道:“在福建,你是否听过谢豹的故事?他的歌声是否如同楚国的山猿一样悠扬动听?” 赏析
【注释】 闻鹊:听到喜鹊叫声。 昨夜灯花:昨晚灯芯上结了花,即灯芯烧尽后结成的花状物质。 旦鹊声:即“报喜”的意思。 不知有意与无情: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 丁宁(dīng níng)稚(zhì)子:叮嘱小孩儿。 应门去:去应门。应门,应答开门的声音。 出迎:出门迎接。 【赏析】 《闻鹊》一诗,写一位妇女听到喜鹊叫时,心情的变化:从喜悦到忧愁,再到欢喜。喜鹊叫,是报喜的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来思考分析,得出结论。本题中考生要通读全诗才能正确作答。 早发安庆喜得顺风:早晨从安徽安庆出发,喜逢顺风扬帆。 船头奔浪响潺潺,雪卷云翻汹涌间。 船头冲激着巨浪,发出潺潺水声;江面白雪皑皑,云雾翻滚如山。 只恐好风帆去疾,匆匆过却小孤山。 恐怕顺风太快,赶紧划船过了小孤山。 【答案】 译文
金陵怀古 桥逢朱雀题无柱,巷入乌衣住有人。 野老不知前代事,却嫌过客问梁陈。 注释:朱雀桥上没有桥柱,这是南朝时期建造的;乌衣巷是东晋时侯氏家族居住的地方,现在这里住着一些住户。这两句诗写出了南京的繁华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野老不知前代事,却嫌过客问梁陈。 注释:当地的老年人不知道前代的事情,只关心自己的生活,对于来过客询问关于梁武帝、陈后主的事迹感到厌烦
丙寅岁:指作者的生年。 岁旦试笔:在岁除日(即元旦)举行考试。古代科举考试,每年正月初一日为第一场,称为“元日”,又称“端”或“初”。 偻指浮生半百过:指人已经活到五十岁左右了。偻指,弯曲手指;浮生,虚度的时光。 少豪气渐消磨:少年时豪壮的精神逐渐消失。 人来献岁无他祝:人们来拜岁时,没有其他祝愿。 乡里衣冠剩不多:家乡里的官宦人家还剩下不多。 注释: 1. 作者自谓已年逾古稀,生活经历丰富
诗句释义: 1. 深溪隐居图为广东参议金华王公正 - “深溪隐居图”可能是指一幅描绘深山幽谷中隐居生活画面的画作。“广东参议”指的是王公正在广东省任职时的身份,“金华王公正”则明确指出了人物的名字和职位。 2. 故家百年乔木阴,清泠莫测深溪深 - “故家”通常指旧居或老家,“乔木阴”形容树木繁茂,遮阴如盖的景象;“清泠莫测”形容溪水的清澈冷冽,难以揣测深浅。这两句描述了画中的自然景观
注释:自从分别以来,已经有几次菊花盛开了,可是我们共同走过的三间小屋至今依然未被荒芜。再次相见,不免让人感慨生命的无常,登高更令人感到悲伤,忍不住要再过一个重阳节。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首句“别来几度菊花黄”描绘了时间流逝和季节变化,也暗指诗人与张林泉兄弟分别的时间之长。次句“三径至今浑未荒”则表达了他们共同度过的时光依然存在,没有被遗忘
莫恨丹青画不真,后宫那得更无人。 和亲果是宁边计,何惜区区妾一身。 诗句释义 1. “莫恨丹青画不真”:不要因为画得不够真实而感到遗憾或愤怒,因为艺术总有其局限性,无法完全捕捉到现实中的一切细节。 2. “后宫那得更无人”:即使后宫中有许多女子,但真正能被皇帝注意并宠爱的却寥寥无几,这反映了古代宫廷中的权力游戏和人性的复杂。 3. “和亲果是宁边计”:通过和亲政策来保持边疆稳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形象以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来分析,注意要观点明确、语言通顺。 “乔家姊妹尽知书,宫样云鬟学得梳”,乔家的姐妹们全都知道读书,学习宫中女子的发型,梳成云一样的发髻。 “虽在流离欢亦足”,“虽在流离”意即虽然身处流离之中。“欢亦足”意为快乐也足够了。 “中郎有女不能如”
【注释】 玉麋:指仙兽。驮醉:载着醉酒。 又:再次 瑶池:即蓬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宴:宴会。 青鸟:神话中一种能传消息的鸟,这里比喻王母娘娘的信使。 方朔:即东方朔,汉代人,以善辞令著称。 【赏析】 这是一首写神仙下凡与人间交往的诗。诗的首句写天宫,写王母娘娘喝醉了酒,骑着仙鹿回到瑶池去了;第二句写天宫里,王母娘娘把信给青鸟,让它带信给人间;第三句写王母娘娘要下凡来人间,让青鸟去通知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