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灯花旦鹊声,不知有意与无情。
丁宁稚子应门去,今日人来好出迎。
【注释】
闻鹊:听到喜鹊叫声。
昨夜灯花:昨晚灯芯上结了花,即灯芯烧尽后结成的花状物质。
旦鹊声:即“报喜”的意思。
不知有意与无情: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
丁宁(dīng níng)稚(zhì)子:叮嘱小孩儿。
应门去:去应门。应门,应答开门的声音。
出迎:出门迎接。
【赏析】
《闻鹊》一诗,写一位妇女听到喜鹊叫时,心情的变化:从喜悦到忧愁,再到欢喜。喜鹊叫,是报喜的鸟,而诗人的心情却是喜忧参半。诗人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
首句“昨夜灯花旦鹊声”,以喜鹊叫喻喜事临门,但诗人却“不知有意与无情”。这里的“旦”字用得极好,它既指喜鹊报喜,又暗示喜事临近,同时也有“灯芯烧尽后结成的花状物质”的意思。所以“旦”字既可以理解为“报喜”,又可以理解为“喜事临门”。诗人通过巧妙的对比,把喜鹊叫和喜事临门联系起来。接着第二句“不知有意与无情”,进一步抒发自己对喜事来临的担忧和不安。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写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不知”一词来表达,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含蓄、深沉。
最后两句“丁宁稚子应门去,今日人来好出迎”,则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诗人看到喜鹊叫,就知道喜事将要来临,于是他便嘱咐小孩子去应门,准备迎接客人。这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的聪明伶俐和善于应对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闻鹊》一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巧妙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喜鹊叫时,诗人心情变化的场景。其中,“不知有意与无情”一句,更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