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载西施出五湖,一朝麋鹿上姑苏。
后人说起亡吴恨,犹向台边酹子胥。
注释:伍子胥是谁?是帮助越国打败吴国的功臣!伍子胥死后,被吴王夫差杀害,他的坟墓就在姑苏(今江苏苏州)。如今,后人提起伍子胥的冤屈,仍然在台山上为他祭祀。
赏析:这首诗以伍子胥的故事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的同情和敬仰之情。诗中通过描绘伍子胥的英勇形象和他对国家的贡献,以及他死后被杀害的事实,表达了对伍子胥的深深怀念和哀悼。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敬仰之情,他们认为他是为国家而牺牲的英雄,值得后人缅怀和纪念。
谁载西施出五湖,一朝麋鹿上姑苏。
后人说起亡吴恨,犹向台边酹子胥。
注释:伍子胥是谁?是帮助越国打败吴国的功臣!伍子胥死后,被吴王夫差杀害,他的坟墓就在姑苏(今江苏苏州)。如今,后人提起伍子胥的冤屈,仍然在台山上为他祭祀。
赏析:这首诗以伍子胥的故事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的同情和敬仰之情。诗中通过描绘伍子胥的英勇形象和他对国家的贡献,以及他死后被杀害的事实,表达了对伍子胥的深深怀念和哀悼。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敬仰之情,他们认为他是为国家而牺牲的英雄,值得后人缅怀和纪念。
【注释】: 1. 挽杨仲桓学正:挽,即作诗以悼念。杨仲桓,生平不详。《全唐诗》收录其诗一首。学正,官名,宋代地方学校设学正、学录等职管理教学事宜。此处指杨仲桓之官职。 2. 开卷即潸然:潸然,流泪的样子。 3. 斯人不永年:斯人,这里指杨仲桓。不永年,不能长寿。 4. 春秋郯子国:春秋,指春秋时期。郯子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的名。春秋两字在这里是虚词,表示时间。 5. 风雨广文毡:广文
【注释】 立春前一日见雪:即“立春”前一天的早晨见到雪。 殿腊残年里,搀春一日前:把冬去春来的时间比作宫殿中残年的蜡烛与新一年的春节。殿,指宫殿;腊,指冬季。残年,即将过去的一年。搀(chān),接近的意思;春天来临前的一段时间。 意如天弄巧,势似雪争权:意思是说天地仿佛故意弄出些精巧的东西,而雪花仿佛在争夺着什么。天弄巧,形容天工奇妙。雪争权,比喻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像要争取到某种权利一样。
煮鹤 山人偶劈琴,寂寞九皋音。 借问缠腰想,何如食肉心。 青田真易写,赤壁梦难寻。 恐袭乘轩弊,防微意亦深。 【注释】 1. 煮鹤:指烹杀一只鹤以供食用,引申为自取灭亡。 2. 山人:隐士。 3. 劈琴:用琴声表达情感。 4. 九皋(gāo):指皋野、荒野。 5. 缠腰想:比喻束缚自己的欲念。 6. 何如:比得上。 7. 青田真易写:形容绘画容易,如描绘青田石一般简单。 8. 赤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及情感的理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诗首联“东野草堂”即指隐逸于东野的草堂,颔联描写草堂景色;颈联写诗人在此的闲适生活
【注释】 1. 林塘:指山林。 2. 迁(qiān)家:搬家。 3. 半生:一生。 4. 乌绕树:乌鸦在树上飞旋。 5. 一(yì)日:一天。 6. 花径:花草铺成的小径。 7. 茅堂:茅草盖的房屋,这里指简陋的居所。 8. 不厌低:不怕低下。 9. 烦:麻烦。 10. 车马客:指有车马的人。幽栖:隐居之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爱屋及鸟的心态,将“林塘”比作自己的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它描绘了花朝时节,作者漫步于郊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并由此引发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花朝徒步」:在农历二月二日的花朝节这天,人们喜欢出门踏青,享受春天的气息。这里的“花朝”指的是花神的生日,也称作花神节,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而“徒步”则是指步行,表示作者在这一天选择步行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 「花气蔼晴芬」
【注释】: 1. 同下西窗榻:一同睡在西面的窗榻上。 2. 强说诗:勉强作诗。 3. 暮秋将尽夜,风雨正来时:暮色苍茫,秋意渐浓之时,风雨即将来临之际。 4. 屡剪生花烛:多次点燃了蜡烛。 5. 频夸杀着棋:频频夸奖自己的棋艺。 6. 侍儿先欲寐:侍女已经想要睡了。 7. 意似怪眠迟:似乎奇怪我睡得晚。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生活和友情的小诗。首联写自己与友人一起住在释耕之西轩的西窗榻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题“挽全希言学士”,意为悼念全希言,即全思贤。全思贤是唐德宗时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与杜甫交游甚密。 下面是逐句释义和翻译: 1. 今代瀛洲客: -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三座神山之一。 - 客:这里指全思贤,因为他是外地人,所以用“客”来形容他的身份。 2. 先朝太学生: - 太学生:古代的大学学生。 3. 桓荣稽古力: - 桓荣:东汉著名学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来分析。本题中“舟次采石”,即船在采石停泊;“人家临驿住”,即有人家在驿馆附近居住;“野庙向江开”,即有野庙面向江水而建;“蜡面倾浮蚁”,指蜡烛熔化后浮起的蚂蚁。 【答案】 译文: 船在黄昏时分抵达了采石,收帆停泊在此地。 临近驿站的地方有人家住宿,野庙朝着江边敞开着。 蜡烛融化后浮起了蚂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作品,全诗如下: 过淀湖 舟前白鹤孤,相引过平湖。 时景莺花月,烟村水墨图。 朦胧山似有,浩荡地如无。 天与东风便,帆开十幅蒲。 注释: 1. 舟前白鹤孤,相引过平湖。——在船前的白鹤孤单地飞翔,引导我们穿过平静的湖泊。 2. 时景莺花月,烟村水墨图。——随着景色的变化,如同春天的花、秋天的鸟和明亮的月亮,以及烟雾缭绕的村庄和水墨画般的风景。 3. 朦胧山似有
注释:华清池,指杨贵妃沐浴的温泉。幸蜀,指唐玄宗为了讨好杨贵妃,不顾百姓死活,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前往四川途中所经过的地方;殃根,指灾难的根源。香囊,是古代一种用香料制成的口袋。忍委,是不忍心抛弃的意思。马嵬,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北,是唐代玄宗皇帝为避安史之乱而逃至此地,途中被迫处死的杨贵妃的葬地。池中,指温泉。残汤水,指温泉中残留的水。出浴人,指当年在温泉中沐浴过的杨贵妃。赏析
莫恨丹青画不真,后宫那得更无人。 和亲果是宁边计,何惜区区妾一身。 诗句释义 1. “莫恨丹青画不真”:不要因为画得不够真实而感到遗憾或愤怒,因为艺术总有其局限性,无法完全捕捉到现实中的一切细节。 2. “后宫那得更无人”:即使后宫中有许多女子,但真正能被皇帝注意并宠爱的却寥寥无几,这反映了古代宫廷中的权力游戏和人性的复杂。 3. “和亲果是宁边计”:通过和亲政策来保持边疆稳定
. 脱下凌波一瓣莲(脱下莲)解释:比喻贵妃的袜,用“凌波”来形容其轻盈。 2. 当时掷弃马嵬前(当时) 解释:指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在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市西)赐死杨贵妃。 3. 老媪收藏得(老媪收藏) 解释:指一位年长的妇女将贵妃的袜珍藏起来。 4. 犹有痴人费看钱(犹有痴人费看钱) 解释:指那些仍然迷恋于贵妃的人,他们花费钱财购买这双袜,认为能够见到贵妃一面。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作者创作背景、诗歌形象以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来分析,注意要观点明确、语言通顺。 “乔家姊妹尽知书,宫样云鬟学得梳”,乔家的姐妹们全都知道读书,学习宫中女子的发型,梳成云一样的发髻。 “虽在流离欢亦足”,“虽在流离”意即虽然身处流离之中。“欢亦足”意为快乐也足够了。 “中郎有女不能如”
【注释】 玉麋:指仙兽。驮醉:载着醉酒。 又:再次 瑶池:即蓬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宴:宴会。 青鸟:神话中一种能传消息的鸟,这里比喻王母娘娘的信使。 方朔:即东方朔,汉代人,以善辞令著称。 【赏析】 这是一首写神仙下凡与人间交往的诗。诗的首句写天宫,写王母娘娘喝醉了酒,骑着仙鹿回到瑶池去了;第二句写天宫里,王母娘娘把信给青鸟,让它带信给人间;第三句写王母娘娘要下凡来人间,让青鸟去通知人间
【注释】 闻鹊:听到喜鹊叫声。 昨夜灯花:昨晚灯芯上结了花,即灯芯烧尽后结成的花状物质。 旦鹊声:即“报喜”的意思。 不知有意与无情: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 丁宁(dīng níng)稚(zhì)子:叮嘱小孩儿。 应门去:去应门。应门,应答开门的声音。 出迎:出门迎接。 【赏析】 《闻鹊》一诗,写一位妇女听到喜鹊叫时,心情的变化:从喜悦到忧愁,再到欢喜。喜鹊叫,是报喜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