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阜
【赏析】 《西楼怨》为悼亡之作,孔宗鲁以莺啼燕语、落花飞絮等景物起兴,写自己与妻子的离别。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如用比喻、拟人等,使诗句更加生动传神,情感表达更为细腻丰富。 首章:莺啼燕语春漫漫,落花飞絮吹作团。 莺啼燕语春漫漫,落花飞絮吹作团。 春天里,莺鸟在啼鸣,燕子在低飞,春光明媚,万物复苏。而此时却有落花飞絮,春风一过,便化作一团。 此诗首句“莺啼燕语春漫漫”,描写了一幅春天景色图
【注释】: 少长郊墟中,县官名未识:指在郊外乡村长大的人,对官府名称并不熟悉。 长时带好容,不见恶颜色:长期戴着好的面具,却看不到其丑陋的面貌。 高陇麦穗齐,雉鸣自藏翼:高高的田陇上,麦穗齐整排列,雉鸟鸣叫时翅膀掩映着羽毛。 野田耕耨余,工力暂时息:在野外耕种后除去杂草,人的体力暂时休息。 日夕会邻家,黄牛卧篱侧:到了傍晚时分,邻居家的牛儿卧靠在篱笆旁。 酒酣勉诸孙,耕作当努力:在酒意正浓时
译文: 山村非常幽静,我甘愿在这田间过着隐居生活。 邻居家的墙很矮小,可以一起出入。 桑树榆树团成一片阴凉,水鸟和母鸡紧紧相依。 夕阳雨后更明亮,溪边山色分外美丽。 夫妇俩互相安慰、商量,农事不能草率。 秧苗生长要及时移栽,明天吃饭时间要提前。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山村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首联“山村颇幽僻,甘向田间老
【注释】 我家:我家住山。 本:本来,原本。 山中趣:山中的情趣。 名涂:官场。 南阳先生:汉末隐士刘表之子刘琦,字伯仁,性至孝,隐居于南阳(今河南方城),故称“南阳先生”。 云山图:指山水画。 檐前:屋檐之下。 突兀:高耸入云的样子。 颠厓倒{单享}:陡峭的山崖上倒悬的云雾。 神仙楼阁:神话中的仙宫楼宇,这里泛指山水画中的楼阁。 薇帐:用薇叶编织的帐子。 渔舟:打鱼用的船。 苕川、辋川:地名。
《山中作三首》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描写了作者在深山之中的隐居生活,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第二首,表达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领悟与思考,以及他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第三首,描述了作者对世事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注释: - 高斋临曲沼:高堂上的书斋紧挨着曲曲折折的小池塘。 - 云澹微雨余:云雾缭绕,细雨过后,天空变得格外清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农家》中的首篇。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田间杂咏六首其一(嘉树荫衡门,鸣鸠遍村墅。) 注释:庭院里茂盛的树木遮蔽了门户,田间的小路上传来布谷鸟的叫声。 赏析:这是一幅典型的乡村景象图,树木与鸣禽构成了和谐的背景,为后文的农事活动作了铺垫。 2. 薄言农务兴,力作无男女。(薄言农务兴,力作无男女。) 注释:我们开始忙碌起来,不分男女老少。 赏析
乌桕树荫遮我墙,白茅覆盖我的屋。荷花朝时出外耕,傍晚归来归家去。 少妇勤快织布缝,小孙子们懂得砍柴牧。秋风收割禾黍收,寒冬日照原野地。 鸟雀叽叽啾啾叫,园篱中草木丛生。官税及早缴纳完,莫等里胥来催逼。 注释: 田间杂咏六首其二:这是一组田园诗,共六首,此为第二首。 乌桕(jiu):一种落叶乔木,叶子椭圆形,花淡紫色,果实可食。 荫(yīn):遮蔽。 白茅(máo):茅草。 荷(hé):荷花的别称
【注】夕景:傍晚的景色。延澹(dàn)阴:天色昏暗。微曛(xū)射林屋:微弱的阳光照射着树林和房屋。无营:不营求。见道真:见到真正的道。尘纷:尘世纷繁。悟蕉鹿:悟道,即参禅悟道。此意:这种心境。几人知:几个人知道呢?沉吟:沉吟低首,指深思、苦思。俯修竹:低头沉思于青竹之下,形容清静幽雅的环境。 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前四句写诗人在山中作诗时的所见所感:夕阳西下,天色渐暗,微光斜照在山林小屋上
山中作三首 第一首:西风吹雨收,竹屋云阴散。酒醒心亦清,忘言玩爻彖。 注释:西风吹走了雨水和云朵,竹屋中的云雾也消散了。醒来后心情变得更加清新,忘却言语,只是随意地玩味着《易经》中的卦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享受自然之美的心境。 第二首:老鹤划然鸣,月上青山半。 注释:一只老鹤突然鸣叫起来,月亮已经爬上了青山的一半。 赏析:此句以景抒情
【释义】: 过村家,村路细沙环绕在山边。涧水西头有一两户人家。桑柘叶干落在地上,鸠鸟雨后停止鸣叫,茅屋里传来缫车的声音。 【译文】: 村路细沙环绕在山边,涧水向西流去。涧水的西岸只有两三户人家。桑树叶子已干枯落下,停息的鸠鸟在雨中休息。茅屋的木檐上响起缫车的声音。 【注释】: 过村家:经过一个村落。过,经过。家,指村庄。 细莎:细软的沙石。 绕山斜:环绕在山边。 涧水西头:涧水往西流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