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廷鹄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露下危樯曙色开,吴歌遥傍橹声来。 在晨光熹微中,露珠滴在高耸的船桅上,随着曙光的渐渐升起,江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远处,传来了悠扬的吴歌和船桨划水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最美妙的乐章。 - 疏钟淡月孤舟晓,远水幽篁独鸟催。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宁静的水面,伴随着稀疏的钟声和淡淡的月光,一艘孤独的小舟在江面上缓缓行驶。岸边的竹林里,一只鸟儿独自啼鸣
注释: 1. 白日黄涛海上州,隼旂飞动宿烟收。:白日照耀着黄涛汹涌的大海,像隼旗一样在风中飞舞,夜幕降临时,烟云消散。 2. 岚开锦缆湖声晓,路入青山草色秋。:山岚展开如锦绣般的缆绳,湖面上传来清晨的波涛声;道路蜿蜒进入青翠的山峦,草色已变黄。 3. 南浦双龙瞻斗极,西风孤鹤梦神州。:在南岸的渡口,有两条龙在仰望北斗七星;西风吹来,孤独的鹤在梦中飞翔。 4. 邯郸往事何须问,且醉长安谩倚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然后结合重点字词来分析作答。 “细雨江堤暝色黄,寺钟渔火雁声长。”这两句写景,描写了诗人乘船过江时的景象。“细雨江堤”,说明天气阴冷;“暝色黄”,点明了时间,黄昏时分;“寺钟”“渔火”是听觉的两种感受,写出了江上景色的宁静和幽美。 “客心似水中流急,驿路如年尽日忙
【诗句释义】 秋风高节驻边城,开府躬临百万兵。 这句诗描述的是秋天的景色,风高秋色清,边城的城门紧闭,军队严阵以待,将军亲自率领着百万之众。 隔水楼船云外出,弥天草树雨中生。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雨中的边城景象,楼船上的船只在水面上飘荡,云彩在天空中飘出,雨点打在草树上,使得整个边城都充满了生机。 伏波万里螭碑在,横海千年羽檄清。 这句诗描述了古代将领伏波将军在万里边疆留下的石碑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七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七星寒秀(第一联): - 星宿排列如同北斗,象征着尊贵与神秘。在寒冷的早晨,山峰如芙蓉花般绽放,展现出一种清冷而壮丽的美。 - “七星”指的是北斗七星,它们在天空中排列成斗状,是古人用来导航的重要标志。在这里,“七星寒秀”形象地比喻了山景的壮丽和高远。 天外芙蓉晓嶂开(第二联): - “芙蓉”是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美丽的花朵
佛手崖小憩见一滴泉 佛手崖:指佛教中常见的一种形象,佛的手掌。 小憩:短暂的休息。 见:看见。 一滴泉:形容泉水很小。 译文:佛手崖上的小憩时,我看见了一滴小小的泉水。 赏析:诗的开头就描绘了一幅佛手崖上的小憩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佛手崖上的风景。接着,诗人又用“一滴泉”来形容泉水,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联:“幽洞涵虚郁紫清,碧岩如手覆仙蘅。”
诗句:满树红霞点绛衣,山门处处袭馀晖。 译文:整棵树都披上了红色的霞光,仿佛是绛衣一般,山门处处都沐浴在余晖之中。 注释:红霞,指红色的光芒或云霞。绛衣,古代的一种深红色的衣服,这里用来比喻红色的霞光。山门,指古建筑的大门或者寺庙的门。袭,意为弥漫、覆盖。馀晖,指夕阳的余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原文及翻译 1. 怪尔高飞出蔚林,云霄终日惜佳音。 - “怪尔”:意为奇怪地。 - “高飞”:指鹤在空中飞翔。 - “出蔚林”:出自茂密的树林。 - “云霄”:高空。 - “终日”:整天。 - “惜佳音”:珍惜美妙的声音。 2. 祇今廖落秋风里,谁识当年万里心。 - “祇今”:如今。 - “廖落”:形容稀少、寂寞。 - “秋风里”:在秋风中。 - “万里心”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金龙初试墨池新,冻雨浓云细可论。 - 注释与分析: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正在尝试使用新得的墨池(可能是砚台)写作的场景。"金龙"可能指的是墨池的颜色或形状,象征着珍贵和独特。"初试"表明是第一次使用,而"墨池新"则强调了新鲜感。接着,"冻雨浓云"形容了天气状况,可能意味着寒冷的雨和厚重的云层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最后,“细可论”表示雨点很小且轻柔,使得讨论此事变得容易。
诗句释义 1 “十月望后过东林望庐山和韵”:这一句提到了“十月望后”,意味着在特定的时间,如满月后的夜晚或之后的日子里。接着提到“过东林”,可能是指经过或访问某个名为“东林”的地方。最后提到“望庐山和韵”,表明是一次观景并吟诵与自然美景相匹配的诗作。 2. “庐山相见已销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庐山见到某位故人时,所有因思念而产生的忧愁仿佛都消散了。"销愁"通常用来形容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