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相见已销愁,入眼青葱总旧游。
草色尚留三峡雨,雁声犹送九江秋。
连天霞树层层出,落涧寒泉滚滚流。
遥问锦厓何处见,题痕应在白云头。
诗句释义
1 “十月望后过东林望庐山和韵”:这一句提到了“十月望后”,意味着在特定的时间,如满月后的夜晚或之后的日子里。接着提到“过东林”,可能是指经过或访问某个名为“东林”的地方。最后提到“望庐山和韵”,表明是一次观景并吟诵与自然美景相匹配的诗作。
“庐山相见已销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庐山见到某位故人时,所有因思念而产生的忧愁仿佛都消散了。”销愁”通常用来形容烦恼、忧郁等负面情绪得到缓解或消失。
“入眼青葱总旧游”:描述了眼前的景色——绿色的树木,给人带来一种熟悉而愉快的感觉,好似回到了曾经的游历之地。这里的“青葱”指的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常用来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草色尚留三峡雨”:这里提到的“三峡雨”,可能是指三峡地区特有的湿润气候和降雨情况。”草色”指的是植物的颜色,而“尚留”表示这种颜色依然存在,暗示着即使经过了长时间的雨水洗礼,植物依旧保持着生机。
“雁声犹送九江秋”:这句诗中的“雁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迁徙的候鸟。”九江”很可能是指长江流经的九江一带,因为“秋”字在这里用来象征秋天的来临。
“连天霞树层层出,落涧寒泉滚滚流”:描述了连绵不断的天际和层叠的树木以及从高处落下的溪水。这里的“连天”描绘了树木覆盖了天空的景象,而“层层”强调了树木的密集程度。”落涧”则形象地描绘了溪水从高处落入山谷的情景。
“遥问锦厓何处见,题痕应在白云头”:这两句可能是诗人对某人的询问或者是对某种场景的描述。”锦厓”指代一个美丽的地方或者风景名胜,”题痕”可能是指之前有人在此留下的痕迹或者标记。”白云头”则形容了一个高远的地方或山顶,可能是诗人想象中那个美丽地方的具体位置。
译文
十月过后的日子,我路过东边的树林,远眺庐山并吟咏与之相应的诗歌。
见到庐山,所有的忧愁似乎都消失了,就像进入眼帘的是那些熟悉的青山绿水。
草色仍然保留着三峡地区秋季的雨水,大雁的声音仍旧在送别着秋天。
连绵不绝的山丘上树木层层叠叠,从高处坠落的清冷泉水潺潺流动。
遥远的地方,锦江崖边的美丽景色难以寻觅,但那留下的印记或许可以在白云的最高处找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庐山的深厚感情。首句设定了时间和地点,为接下来的描写打下基础。接着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角度,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让人感受到诗人眼中的山水之美。诗中的“销愁”和“题痕”不仅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也揭示了自然界对人心灵的抚慰作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韵味的山水佳作。